臺中 岸裡國小歷史建築 損壞超出預期
臺中市歷史建築「岸裡公學校校舍及升旗臺」,推動修復,施工過程發現損壞較預估嚴重,校方爭取補助。(臺中市政府提供/李京升臺中傳真)
臺中市岸裡國小的「岸裡公學校校舍及升旗臺」爲歷史建築,去年斥資7300萬元展開修復,預定今年5月完工,但近期施工發現毀壞程度比預期嚴重,初估至少要再增加1500多萬元;岸裡國小16日表示,已向教育局爭取增加經費,希望能趕在今年底前完工。教育局指出,本案原始審查機關爲文化部,教育局依程序轉送文化部審查並爭取追加補助,俟審議結果配合執行。
「岸裡公學校校舍及升旗臺」位於神岡區岸裡國小校園內,興建於1930年,爲1層樓的一字長型建築物配置,本棟建築採對稱設計,廊柱讓建築物產生虛與實的空間感,是臺中難得的教育文化資產。
也因「岸裡公學校校舍」是日據時期典型的公學校教室建築,對臺中市初等教育史來說具有深刻意義,歷經墩仔腳、921大地震仍屹立不搖,考量其文史價值,市府2013年將其登錄中市歷史建築予以保存。
爲保存文化資產,岸裡國小於2020年透過市府及立委楊瓊瓔,向文化部文資局、臺中市政府爭取7300萬元補助,推動校舍修復再利用,除加強穩固校舍結構,讓學生在古蹟內上課,同時改善建築損壞、蟲蛀等問題,修復工程去年4月動工,不過卻發現損壞程度超出預期。
岸裡國小校長楊朝銘表示,修復工程原訂今年5月完工,但近期施工時發現橫樑及牆壁磚塊等結構,比原本預估的損毀更嚴重,經建築師變更設計,預估再增加1500多萬元修復經費,日前已爭取教育局補助。
教育局指出,有關岸裡國小「岸裡公學校校舍及升旗臺」修復工程,復原過程中發現新增待修復事項,經評估尚有追加不足經費需求,學校刻正委由規畫設計建築師詳細估算,年初提報計劃及概算,因本案原始審查機關爲文化部,教育局依程序轉送文化部審查並爭取追加補助,俟審議結果配合執行,讓該校歷史建物修復工程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