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鱟保育工作坊」橫跨4縣市 靜宜等攜手投入鱟的保育與覆育

靜宜大學是臺中海線唯一的綜合大學,臨近大肚溪口及高美溼地等自然生態區,校方重視海洋生態保育,也深耕古老海洋生物「三棘鱟」的相關研究。(靜宜大學提供/陳世宗臺中傳真)

爲確保臺灣「三棘鱟」的覆育及永續生存,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攜手靜宜大學、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單位,舉辦橫跨基隆金門嘉義澎湖等4站的「臺灣鱟保育工作坊」。(靜宜大學提供/陳世宗臺中傳真)

靜宜大學的「未來學苑博雅通識課程規劃臺灣海洋公民未來人才專業微學程對焦學生跨域學習,培養多元專長。(靜宜大學提供/陳世宗臺中傳真)

成對的三棘鱟,前爲母鱟、後爲公鱟。(靜宜大學提供/陳世宗臺中傳真)

「臺灣鱟保育工作坊」教導民衆認識公鱟與母鱟的差異。(靜宜大學提供/陳世宗臺中傳真)

爲確保臺灣「三棘鱟」的覆育及永續生存,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攜手靜宜大學、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等單位,舉辦橫跨基隆、金門、嘉義與澎湖等4站的「臺灣鱟保育工作坊」。第1站爲基隆場,由靜宜大學邀請保育專家學者,進行線上專題講座分組座談,探討三棘鱟的收容與繁養殖、保育政策、教育與行動等策略,期望能全面守護三棘鱟!

會中備受矚目的是,三棘鱟的藍色血液所製成的鱟試劑,能快速檢測醫療用品新藥研發及COVID-19等疫苗,在製造過程中,是否受到細菌內毒素污染,守護着人民的健康!

靜宜大學校長唐傳義說,該校是臺中海線唯一的綜合大學,臨近大肚溪口及高美溼地等自然生態區,校方重視海洋生態保育,也深耕古老海洋生物「三棘鱟」的相關研究。疫情時代,「三棘鱟」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期望透過研討會集思廣益,共同探討鱟的現況及保育相關策略,減少或消除受到的威脅,並提升族羣存續力。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副署長吳龍靜表示,對人類而言,鱟是不可取代的生命體!許多藥品及COVID-19疫苗在製程中,爲確保沒有受到內毒素污染,都需經「鱟試劑」確認。但近年因漁業迫害、海洋污染等,鱟受到生存威脅,目前瀕臨絕種環保署不僅持續補助鱟的養育保護,今年更與靜宜大學合作調查鱟的生態,希望結合民間力量與研究技術,讓民衆對鱟有更多認識。

在「國際鱟保育日」舉辦工作坊,別具意義!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館長陳素芬指出,2019年起「三棘鱟」被列入國際瀕危物種,如何維護鱟的生存與生態環境,是工作坊最重要目的。人類與海洋生物是共存共榮,今年串聯21所學校,及鱟的起源地基隆,與金門、澎湖及嘉義等縣市,積極投入鱟的保育,希望結合各界力量,爲生態及永續臺灣做出貢獻!

通識中心主任吳仁彰指出,靜宜大學的「未來學苑」博雅通識課程,以該校緊鄰大肚山、面向臺灣海峽的地理優勢,同時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教育理念,規劃臺灣海洋公民未來人才專業微學程,對焦學生跨域學習,培養多元專長。

臺灣第一位研究「鱟」的博士明哲說,鱟在4億8000萬年前已存在於地球,目前世界上有美洲鱟、南方鱟、圓尾鱟,及屬臺灣的「三棘鱟」。但因大量被捕捉抽血製藥食用、混獲、海洋污染、海岸破壞及開發等因素,造成族羣長期衰退。期望結合海科館的「鱟知鱟學」海洋公民科學實踐行動計劃,從鱟的收容與繁養殖、公民科學、環境教育,根植海洋保育於教育中。

研討會及工作坊中,讓民衆瞭解三棘鱟的保育相關法規,也集思廣益探討遏止三棘鱟及其產品的非法使用。期望透過「國際鱟保育日」,喚起政府、大衆權益關係人對三棘鱟保育的意識,並深化國內外機構的保育合作與經驗,有效提升研究量能、管理與覆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