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生心聲1/就學篇:名校加值+就業憧憬 臺生勇闖大陸

圖爲2023年大陸高考落幕。圖/取自中新社

臺生Leo於2019年赴北京大學讀傳播類研究所,2021年畢業後返臺當兵,在兩岸都工作過的他,感到臺灣公司的模式沒有發展空間,打算再去大陸求職。

赴陸動機

當初爲何去大陸讀研究所?Leo坦言,他大學讀的是淡江,排名沒那麼好,而華人世界都看學歷,所以他去北大讀研究所,就是想讓學經歷「好看一些」,以利求職,而這也是一大半臺生的想法。因爲部分臺生在臺灣沒有讀到很好的學校,而目前臺生申請陸校還有些「紅利」,因此希望在大陸念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像他也有同學在臺讀的是文化大學,申請到人民大學研究所。

不過,名校加值只是考量之一,最重要的還是大陸產業界的豐沛活力。Leo說,2015年他大學一年級,那一年大陸正在提倡創業及創新政策,口號是「大衆創業、萬衆創新」,他參加在北京大學舉辦的首屆「兩岸大學生創客營」,看到大陸產業界和學界非常認真討論「網路可以做些甚麼事」,那種熱情感染了他,對臺灣年輕人而言有很大吸引力。

兩岸營隊經驗有利申請

目前去大陸讀大學主要是免試(用學測成績申請),但是讀研究所的管道包括:需要考試的港澳臺聯招,以及不需要考試的審覈制(北大、北京清華等),後者對Leo比較有利。Leo說,2015年的首屆「兩岸大學生創客營」,他認識了北大教授,之後每年寒暑假他都會參與營隊,還當上營隊助教,這段豐富的社團經驗,讓他順利申請上北大研究所。

大陸研究所一般都是2年讀完,Leo說,碩士生都很忙,像他碩一就是趕各種報告和論文,碩二則規定一定要實習,課餘還要當導師的大學部助教。

目前大陸讀研氣氛愈來愈盛,Leo說,這是因爲工作愈來愈難找,大陸學生乾脆去讀研。大陸碩士班又分「學術型碩士」和「專業型碩士」等2種,Leo讀的是專碩。學碩和專碩都是2年讀完,都要求實習學分,師資都是來自學院。差異的部分,首先是名稱不同,一個偏學術,一個偏產學應用;入學門檻和管道不同,學碩分數比專碩高一點,報名也是分開;名額不同,學碩名額愈來愈少,目前和專碩比約1:2;學費不同,學碩便宜,政府還會給津貼,專碩1年學費約臺幣20萬元。

北大同學學習態度頂標

學業部分,本地生表現如何?Leo說,北大是大陸龍頭大學,他的同學都是各省狀元,「學習態度跟成績都是頂標,沒話說!」尤其傳播科系入學要求相對較低,所以同學們的入學成績都很高,他周圍個個是考試高手。幸好因爲他讀的是廣告傳播,而該領域早期都是臺灣學者翻譯國外原文,近5年大陸學者纔有自己傳播學、廣告學等理論,所以很多基本理論臺生可能高中就讀過。不過,雖說大陸大學的傳播理論現在還在用臺灣早期課本,但傳播應用科技方面是大陸興盛。

期末考評可能是open book(開書考)或是交小論文,Leo笑說,雖無法像本地生考個95分之類的超高分,但想考個70幾分過關也不難。

跟陸生相處的情況如何?Leo說,他跟大陸同學關係不錯,較少參加臺生的迎新、耶誕、新年等活動。一般而言,大學部(大陸稱「本科」)的臺生跟本地學生上課、住宿都在一起,研究生因爲宿舍不夠,在外租屋較多,但無論本科或碩博,臺生通常都會認爲:「既然已經來大陸了,應該儘量融入當地,幹嘛還老跟臺灣人混在一起?」

食衣住行

生活面,食衣住行有哪些要注意?Leo說,大陸幅員廣大,各地飲食習慣不同,以北方而言都是兩、三人份的大盤菜,跟臺灣是一人吃的自助餐不同,點菜時要注意分量;另外北方菜又辣又鹹,臺灣人可能會不習慣。

此外,北京一年四季都很乾燥,他剛去北京時特別不適應,還去買了加溼器,「我也是來北京才知道有加溼器這種東西;」此外北京夏季乾熱,冬季則會冷到皮膚露在外面會痛的地步,冬季室內供暖有兩套系統,一套是跟着市政府,一套是自家。

住宿的部分要特別注意。陸校宿舍便宜,像北大1年才1千人民幣左右,但因北大宿舍有限,通常優先保證大學部學生有牀位。像Leo讀北大時學校不再提供研究生住宿,他之後幾屆臺生也都在外面租房,由於北大、北京清華和中國人民大學等頂尖陸校都在同一區,一間要共用衛浴的雅房,每月房租竟要價1萬5千元臺幣,比臺灣貴多了,而且還是屋齡40、50年的「老破小」。

Leo說,臺生人生地不熟,在大陸,找租屋不容易,若找仲介要給介紹費1個月房租,但因爲租給臺灣人要有一些額外手續及填寫文件,很多房東干脆不租給臺灣人,最好是有認識的人介紹。一般來說是押1付3,也就是押金1個月,每次付1季的房租。

梅花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