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益仁:普篩熱區 加強圍堵 才能減災
SARS防疫專家、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暢談防疫建議。(本報資料照片)
【編按】蘇益仁爲臺大醫學系畢業、臺大病理學博士,2003年SARS期間,被任命爲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局長,成功化解危機。18年後,這位抗SARS功臣又遇上了難纏的新冠肺炎疫情,本報特別專訪這位防疫專家,針對現階段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各項防、抗疫政策,包括普篩不力、疫苗採購不當等作爲,提出他的觀察和建言。
「臺灣已經錯失抓出染疫蛋黃區的黃金時機!」前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局長蘇益仁感嘆,當初他曾向臺北市長柯文哲建議一定要對症下藥圍堵萬華區,但隔天北市府發覺沒有足夠的防疫旅館,因此不敢普篩萬華,「這就是前線在防疫,但後勤系統沒有跟上。」
前線防疫 後勤慢半拍
近期國內疫情沒變壞但也沒轉好,每天公佈確診200、300人,蘇益仁提醒,現在最該關注基隆市和桃園市,2地鄰近雙北,每天又持續出現少量確診,未挖掘出來的數據讓疫情充滿變數。大陸廣州最近不過10多人確診,立刻篩檢130萬人,篩檢能量驚人;新加坡也是透過普篩與封城等強力手段才控制住疫情。臺灣已經錯失抓出染疫蛋黃區的黃金時機,政府至少要拿出更決斷態度,普篩熱區、圍堵疫情,才能減災。
蘇益仁說,早在萬華開始爆發疫情就可以預知這樣的走向。5月中旬每天篩檢出40、50人確診,但只是冰山一角,尤其這些人是自願篩檢,冰山下的隱性感染者纔是大問題,可惜已經錯失圍堵的黃金時機。
他曾推估,萬華染疫蛋黃區約3%人被感染,若估1500人染疫、RO值1.0,1周後3000人染疫、2周後6000人,1個月就有逾萬名確診者,而第一波隱性感染者不知自己帶病毒,從萬華往周邊擴散,跑到板橋、中和,光是新北市就多了好幾個染疫蛋黃區,「這就是臺灣的現況。」
蘇益仁說,管制手段愈嚴,病毒傳播鏈纔會被壓制下去,政府不拿出更決斷作法,現況會持續下去。疫情剛惡化時,他曾建議柯文哲定要找出感染的蛋黃區,對症下藥圍堵,只要第1天減500人、第2天再減500人,1周內就可以抑制住疫情;若擔心篩檢範圍太大,可以縮小到區域,甚至是某幾個裡。只是隔天北市府發覺沒有足夠防疫旅館,不敢普篩萬華。
他也說,臺灣醫療體系對陽性患者分流出了問題,還在用過去的責任醫院觀念收治病患,畢竟這套系統用了好多年,主事者對它具有信心。大約3周前,臺大醫院很快就傳出病牀不夠了,經過了解發現,104名病患全是輕症,送去等於佔用資源,難怪雙北醫療能量一下就出問題。面對這種大規模疫情,應該分出「公衛體系」與「醫療體系」,8成輕症或無症狀送往公衛體系,例如集中檢疫所、檢疫旅館等;一旦發現確診者的血氧濃度降低,纔開始進到醫療體系專責醫院;等到需要藥物治療、插管等,再去醫學中心。
分流不當 耗醫療資源
蘇益仁說,這樣層層分掉確診者,第一層就分掉8成患者了,只有最後5%纔會送去醫學中心,以現有醫療體系「撐過去絕對沒問題」。但就卡在分流出了問題,不然光是臺北市2家專責醫院,各算300牀就可以收600名重症病人。
他說,新冠疫情爆發之初,大陸武漢就給全世界上了一課,醫療體系一下就垮了,後來纔有火神山、方艙醫院等,醫療體系不收陽性輕症病患,因爲它該照顧的不是一般病患。只要醫療體系能運作,就不會有封城問題。去年歐洲是病患太多,連一般人生病都不能住院了,纔有封區封城,而那纔是非常重要的決策點。
蘇益仁指出,有些地方政府因擔心沒有處所收治輕症、無症狀者,不敢有進一步作爲;但事實上,把學校、軍營、各種場館改建一下,都可以變成集中檢疫所,這種地方不用什麼大設施,且大家都是陽性確診,也不用1人1室。否則全部人都往臺大送,「不垮掉纔怪」。疫情指揮中心一定要有一個部門,負責調度病患去哪些地方,掌握數字,以便維持國內醫療量能。
疫苗方面,蘇益仁也有清晰的觀點。日前高端疫苗解盲成功,國內有人樂觀、有人保守觀望,蘇益仁講得直白,現在的高端疫苗就是戰備疫苗,對人的安全性沒問題,但對抗病毒的保護力還有待觀察,一般疫苗開發要多年的時間,遇到這種非常時期,會先透過臨時用的疫苗給予基本保護,各國都會採取這樣的作法。
疫苗何時來 不容迴避
他分析,高端疫苗通過2期的緊急使用授權(EUA),這沒有問題,重點是接下來的定位呢?是繼續戰備疫苗的角色,還是要繼續拚3期?當市場上已經有合格的疫苗,戰備疫苗就失去它的角色。
蘇益仁說,從歐洲、以色列等國的經驗來看,要讓醫療體系負擔大幅減輕,疫苗施打率要到3、4成。但目前臺灣取得的疫苗大概只能讓1成的國民施打。若未來國產疫苗供給速度慢,重點仍得回頭期待外國疫苗何時進來,指揮中心無可迴避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