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鏈”融合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原標題:“四鏈”融合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深度融合,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一條重要路徑。京津冀作爲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的三大重要動力源之一,要強化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發揮示範帶動作用,應進一步推動“四鏈”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近年來,隨着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實施,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有效貫通,在深度融合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一是產業鏈創新鏈協同水平不斷提高。京津冀三地在產業結構上實現了更加緊密的互補與協作。2023京津冀產業鏈供應鏈大會舉辦,發佈跨區域產業鏈圖譜,推出聯合場景清單,啓動產業鏈“織網工程”。通過共建研發平臺、聯合開展科研項目和創新成果轉化等方式,促進了科技創新資源的有效流動和利用。二是人才一體化建設不斷推進。三地聯合制定發佈《京津冀人才一體化發展規劃(2017—2030年)》,簽署《京津冀公共人才服務協同發展合作協議》《京津冀人社部門人才工作協同發展合作框架協議》,大力推動人才流動,打造互融互通的人才發展新生態。三是資金鍊條不斷完善。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進一步拓寬創新型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天津證監局等單位依託北交所(新三板)天津基地,持續發揮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作用。《河北省企業上市行動方案》印發,打通轉板便捷通道,加快企業通過新三板登陸北交所進程。設立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投資基金,支持京津冀重點產業鏈強鏈補鏈項目。
京津冀擁有數量衆多的一流院校和高端研究人才,創新基礎紮實、實力雄厚。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應充分利用京津冀區域整體資源,進一步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深度融合,形成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集成優勢。要推進全域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促進生產力的躍升;充分發揮京津冀區域內高水平創新型人才集羣的優勢,推動人才高效流動,促進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相銜接,爲新質生產力注入持續動能;充分發揮資本賦能作用,用全域貫通的資金鍊有效服務於全域協同的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爲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提供資金保障。
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深度融合,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促進京津冀地區新質生產力加速發展,應從以下幾方面重點發力。
一是強化制度創新。不斷探索和完善地區間利益共享、利益衝突解決機制,推動區域要素市場一體化。健全重點領域、標準以及相關制度的溝通銜接機制,積極推進利益訴求、管理服務等方面的全面對接。加快區域協同立法步伐,逐步構建完備的制度框架和法規體系,打造促進“四鏈”深度融合、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良好環境。
二是強化頂層設計。加強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深度融合的整體規劃,完善京津冀地區新質生產力的全域佈局,分類精準設計支持措施。明確“四鏈”融合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精準佈局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支持全域創新主體圍繞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到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設實驗室和中試基地,靈活採用共建合建等多種方式打造中試平臺,爲中小企業提供中試服務,統籌完善各類人才服務,引導和撬動社會資本依託項目在區域內流動,加快全域資金鍊有效融入創新鏈、產業鏈的步伐。
三是強化政策協同。圍繞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深度融合,做好全域對接,加強重點指導,出臺配套細則,構築多維度、多鏈條的政策矩陣,凝聚推動“四鏈”融合的強大合力。以推動產業創新發展爲目標,以精準推出科技成果轉化、科研基金設置等方面的舉措爲抓手,完善一攬子政策體系,圍繞重點產業鏈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解決創新鏈中的瓶頸制約,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進程。建立人才鏈資金鍊深度嵌入產業鏈創新鏈的政策體系,疏通各環節人才、資金進入產業鏈和創新鏈的渠道,促進人才和資金的集聚整合、順暢流動和高效配置,引導人才、資金等要素服務於產業鏈和創新鏈深度融合。
(作者張冬麗 系河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科技創新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