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鄉村旅遊不斷探路

中國文化報記者 王雪娟

“奔縣遊”的風靡讓四川越來越多的美麗鄉村火“出圈”,成爲遊人的“詩與遠方”。隨着旅遊市場持續升溫,鄉村振興工作向縱深推進,作爲重要抓手和路徑,鄉村旅遊也亟待開發升級。

“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後,四川閬中也跟着火了一把。“我們推出了一個‘心向鄉野·尋味中國年’的產品在線上旅遊平臺推廣,預訂量還不錯。”閬中和美鄉村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沙最近接到不少預訂電話。隨着假期臨近,她的朋友圈又適時更新了多條關於“年味”“親子游”“團建遊”的推廣內容,宣傳到閬中體驗傳統民俗的獨特鄉村體驗。

與火熱的春節檔氣氛不同,主打“避暑遊”的綿陽安州蝴蝶谷拾光印記民宿負責人肖興蓉迎來了淡季的寧靜。趁着空檔,她帶領員工翻新設計客房、維護園林花草,爲開年更好地迎客做準備。

第三方調查數據顯示,跟謝沙和肖興蓉一樣奔走在四川鄉村大地上的經營主體有五六萬家,經營者感受着城鄉發展變化最真實的脈動,用旅遊這把鑰匙開啓鄉村的生機與活力。

享受旅遊紅利的同時,大多數鄉村旅遊運營者面臨着競爭和迭代升級的壓力。對謝沙而言,最頭疼的就是營銷人才匱乏的問題,儘管已經培養了一支過硬的服務團隊,亟待“出圈”時項目卻卡在了對外推廣上。肖興蓉也面臨同樣的煩惱,她曾經招收過一個負責運營的年輕人,但山裡留不住人才。她目前最大的心願就是政府能“招大引強”,吸引更多資本和外來人才助力家鄉蝶變新生。

如何讓更多長在深山、田野間的文旅資源從“爲人所知”到“強得可怕”?四川開啓了鄉村旅遊高質量發展的探路之旅。記者從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日前發佈的《四川省支持鄉村旅遊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徵求意見稿)》(簡稱《徵求意見稿》)中瞭解到,發展鄉村旅遊,四川正謀劃從資金、項目和用地三個方面予以保障,同時撬動更多金融資本和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旅遊建設。以用地保障爲例,四川提出支持複合利用土地建設臨時旅遊設施的思路,在不改變土地用途、不影響林木生長、不採伐林木、不固化地面、不建設固定設施的前提下進行復合利用;同時鼓勵農戶合法擁有的住房,通過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參與鄉村旅遊項目建設。

目前,有些鄉村已邁出先行先試的步伐。在閬中,鳳舞天宮旅遊度假區與當地村集體達成戰略合作關係,建立“國有企業+村集體資產”“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合作聯營機制,進一步強化村集體經濟的“造血”功能。項目負責人謝沙說,這樣既解決了建築施工土地使用性質的問題,又將公司發展與村民利益進行了捆綁,實現了共贏、多贏。鳳舞天宮旅遊度假區內的雲楨民宿就是這一模式的成功案例。民宿原主人杜雲楨的兒女外出務工,家裡房屋大部分空置。爲此,當地以政府合理規劃、國企合法租賃、民宿主人蔘與日常經營管理的方式,用“以舊還舊、修舊如舊”的方法,將農村閒置資產合理利用,改造成度假區,既保留民宿原有特色,展示了民風民俗,又滿足城市遊客需求,同時還能帶動本地村民增收致富。

針對鄉村旅遊人才隊伍培養等問題,《徵求意見稿》鼓勵依託高等學校、農民職業培訓機構、鄉村振興學院、黨校等資源,開發鄉村旅遊實訓項目,並提出鼓勵院校開展民宿管家、研學旅遊指導師等職業人才培養,支持符合條件的鄉村旅遊專業技術人才申報評審職稱等設想。

來源:中國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