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大數據服務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稅收數據服務高質量發展(財經眼·走進數據中心 感受經濟脈動③)

發票,對大家來說並不陌生。出門打車、酒店結賬、觀看演出等都可能開發票。對企業來說,發票記錄交易的商品服務名稱數量金額等詳細信息,反映了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千家萬戶、千廠萬店的發票信息彙集到一起,就構成了一座稅收大數據“寶庫”。稅收大數據是怎麼採集、分析的?通過稅收大數據,我們能看出經濟發展的哪些變化?近日,記者到國家稅務總局進行了採訪。

稅收大數據具有覆蓋經濟領域全、反映經濟活動快、數據顆粒度細、記載經濟活動準等特點

5月的一天,廣州香鱷王實業有限公司售出了567雙皮鞋,收到倉庫的出庫清單後,公司財務人員陳羣義立刻登錄賬號進入“增值稅發票稅控開票軟件”系統,輸入購貨方“大連鴻恩之傑商貿有限公司”、數量“567雙”、價稅合計“101546元”等信息,隨後記載着購貨方信息、商品信息、數量、總價等內容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生成完畢。接着,陳羣義打印發票、蓋上發票專用章,將這張增值稅專用發票寄給購貨方。

在企業開具發票、錄入上述交易信息的同時,稅務部門也將發票相關信息所反映出的有價值數據,進行彙集。

“以增值稅發票爲例,數據的收集過程包括數據錄入、數據集中、數據處理三個環節。”國家稅務總局稅收大數據和風險管理局副局長李志說,數據錄入,即開票人通過稅控設備錄入購貨方名稱、購貨方識別號、單價、數量等信息;數據集中,即納稅人開具的每一張發票、錄入的每一個數據項會實時傳輸到企業所在的省級稅務機關;數據處理,即把發票數據和其他涉稅數據進行全面整合、關聯加工,爲各地稅務機關提供稅收大數據支撐。

在國家稅務總局一間辦公室的大屏幕上,記者看到了實時顯示的當日開票情況,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的開票變化情況等。

“稅收大數據囊括企業、個人等經濟活動主體,反映投資、消費、進出口等經濟活動行爲,覆蓋市場主體從設立到註銷的全生命週期,包括行業、地區、經濟類型、規模等多個維度。”國家稅務總局收入規劃覈算司副司長趙連偉說。

增值稅發票記錄了企業的每一筆交易,個稅申報數據記錄了個人的每一筆收入……“稅收大數據詳細記錄了每一個納稅人的生產經營狀況,增值稅發票數據更是詳細記載了納稅人的每一筆涉稅交易行爲。總的來看,稅收大數據不僅覆蓋經濟領域全、反映經濟活動快,還具有數據顆粒度細(即數據細化和綜合程度高)、記載經濟活動準等特點。”趙連偉說,這些寶貴的數據在助力做好稅收徵管優化稅費服務的同時,可以爲宏觀經濟決策提供更好的服務和支撐。

當然,收集上來的數據只是“原材料”,要充分發揮它們的作用,還要進一步“加工”。

首先,要進行數據的標準化處理,也就是將錯誤或不完整的數據剔除,保證入庫數據的完整及時、準確一致。在此基礎上,再對數據進行關聯化處理,讓系統與系統之間、數據項與數據項之間貫通起來,如將企業開具的發票數據和企業定期申報的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申報數據、企業出口退稅數據等關聯起來,就能發現數據的一致性或錯誤的地方。

“僅僅數據層面的關聯還不夠,爲了提升數據使用的效率,我們還要給不同數據打上標籤。例如,是否是一般納稅人、是否是高新技術企業等。通過對數據標準化、數據之間關聯化、數據標籤化處理,我們就能對同一戶納稅人、繳費人的信息進行關聯集成,支持更大範圍、更多維度的大數據分析運用。”李志說。

挖掘稅收大數據反映的經濟規律和特徵,打造權威性強、可信度高的經濟分析產品

經過深度“加工”的稅收數據,就可用於歸納、分析,形成有價值的信息,幫助人們更好地研判經濟形勢。

比如,當前中國企業創新投入大、創新引擎動力足,這在稅收大數據中得到充分印證。

“現在,我們選擇與高新技術產業標籤相關的指標,提取4月份的數據,就可以形成數據集,然後與往年的數據進行比對,就會發現今年的變化情況。”李志一邊操作,一邊指着電腦屏幕上新生成的數據界面說:“你看,今年4月份,高新技術產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9.3%,兩年平均增長18.9%。1至4月份企業採購光電儀器等科研設備同比增長45.8%,兩年平均增長23%,其中,採購集成電路測試儀器、通信測量儀器和光學檢測儀器及設備金額兩年平均分別增長41%、33%和23.1%……”

再如,國內居民消費逐步回暖、消費結構不斷優化,在稅收大數據中也可見一斑。

“通過稅收大數據可以看出,目前基本生活消費市場穩步恢復,升級類消費增長迅速,線上消費仍然保持旺盛的活力。”趙連偉介紹說,比如4月份,食品飲料、服裝等生活用品零售同比分別增長43.6%和35.9%,鐘錶、保健醫療器材、照相器材、營養保健品零售同比分別增長77%、64.6%、56.5%和54%,互聯網信息服務、互聯網零售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42.5%和32.9%。

稅收大數據,還能輔助相關部門對宏觀經濟運行作出分析,更好地開展管理和服務。

近年來,稅務部門不斷挖掘稅收大數據反映的經濟規律和特徵,積極打造權威性強、可信度高的經濟分析產品,重點做強常規稅收分析、做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分析、做精熱點專題分析、做優政策效應分析。“比如,我們密切跟蹤當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苗頭性和趨勢性問題,深入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提出對策建議。又如,我們會科學統計稅費優惠政策執行情況,開展效應分析,客觀反映政策在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完善政策的意見建議等。”趙連偉說。

趙連偉表示,稅務部門還堅持夯實統計標準基礎,通過規範稅收統計標準和口徑,實現稅收統計標準與國家統計標準的有效銜接,確保分析“說普通話”,而不是“說方言”。通過研究歷史數據變化及與經濟運行數據的匹配關係,摸清稅收數據規律,建立稅收數據與經濟指標的對應關係,確保分析內在邏輯準確。此外,還通過採用科學的數據分析方法,實現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確保分析結果客觀、科學。

藉助稅收大數據,讓產業鏈供應鏈更暢通、政策落實更精準、稅費服務更便捷

“在手機上就能完成個稅彙算,信息都是自動代入的,只需動動手指點幾下,幾分鐘就搞定,真的很方便!”河南文之冠建築工程有限公司員工侯寧說。

個稅APP用起來如此便捷高效,離不開稅收大數據的支持。“在年度彙算中,依託信息系統和較強的數據處理能力,稅務部門提供申報表預填服務,就是納稅人登錄APP確認身份後,相關信息自動生成、填報,納稅人一鍵‘確認’就行了,彙算效率大爲提高,有力支撐了個稅改革的成功實施。”李志說。

稅收大數據在優化稅費服務方面大有作爲——

爲企業“牽線搭橋”,讓產業鏈供應鏈更暢通。稅務部門運用增值稅發票等稅收大數據,開展多維度企業復工復產復銷分析,並開發專門服務平臺,利用稅收數據爲企業牽線搭橋,引導上下游、產供銷對接,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循環暢通。去年,稅務部門運用稅收大數據重點幫扶湖北企業與其他地區企業供需對接,有效助力湖北企業復工復產。

繪製幫扶“導向圖”,讓政策落實更精準。在稅費優惠政策落實中,稅務部門依託稅收大數據,精準篩選符合條件的納稅人繳費人,主動宣傳輔導,實時跟蹤監測,確保政策紅利以最快速度精準直達市場主體。

搭建辦稅“高速路”,讓稅費服務更便捷。稅務部門大力推行“非接觸式”辦稅繳費,實現了政策“碼上可知”、諮詢“線上可答”、業務網上可辦”、操作“掌上可行”,214項辦稅繳費事項、90%以上的企業納稅人業務可通過網上辦理,其中納稅申報業務網上辦理率達99%以上。

今年3月,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深化稅收徵管改革的意見》明確,着力建設以服務納稅人繳費人爲中心、以發票電子化改革爲突破口、以稅收大數據爲驅動力的具有高集成功能、高安全性能、高應用效能的智慧稅務。

李志表示,稅務部門將持續推進執法、服務、監管系統優化,實現業務流程、制度規範、信息技術、數據要素、崗責體系的一體化融合升級,實現稅收改革創新從漸進式到體系性集成的重大突破,全力助力我國“數字政府”建設。下一步,還將持續推進技術、業務、組織三大變革,圍繞精確執法、精細服務、精準監管、精誠共治,建成四個新體系,充分發揮稅收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爲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