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狂吸金 金管會促縮手

壽險業近20年資產及保費變化

壽險業2020年「到頂了」。保險局局長瓊華日前以「我們與零的距離爲題,強調市場利率是明顯趨勢,但壽險依舊用高利吸金,這極不健康,因此將持續對壽險吸金採三關切要點

一是不樂見再以躉繳、短年期繳費,高儲蓄性質保單,即用類定存保單吸金;二是不希望各公司主推高儲蓄性質利變商品競相拉高宣告利率搶市;三是反對盲目推出承保風險過大、訂價偏低的一率到底終身型保單。

據保發中心統計,壽險業從2001到今年,20年來吸收保費將近新臺幣45兆元,資產增加逾28兆元,稅後獲利今年預期可破2,000億元的新高,但ROA(資產報酬率)卻一直在0.1~0.6%間,波動極大,幾乎都來自投資獲利,嚴重偏離本業金管會要求壽險公司「重思、重建,才能重生」。

金管會希望「取而代之」的新保單,可以是長年期繳費的保障型高齡化保單、宣告利率反應市場利率與具平穩機制的利變保單、資產負債匹配的保單。用白話來說,就是壽險業不得再狂吸金,再到股市債市殺進殺出,冒着賣白粉的風險大賺「利差益」,必須洗盡鉛華,迴歸保險公司提供保障的本質,賣「愛與關懷」,以死了留給家人,或老了自給自足型的保單,主要賺「死差益」與「費差益」。

影響所及,壽險業近十年年年新契約保費近兆或破兆元的情況今年就會反轉,今年新契約保費約衰退25%以上,即全年約只有9,300多億元的新契約保費,創11年來新低,2021年可能還會微幅衰退,銀行不能再將閒置資金大量倒往壽險業,保戶五年內恐無法再靠保單每年賺2~3%的報酬率。

金管會也同步要求壽險業強化資本,六大措施即要求強化核心資本、保留資本利得在帳上、新發保單負債成本必須反應市場利率、評估負債公允價值缺口增提準備金、強化資產負債匹配管理合理反應利率風險。

壽險公司若再高利吸金、投資高風險標的,一旦淨值下降或準備金出現缺口,就是要增資或增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