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APP“輕鬆借錢”背後風險不可不防

點開“滴滴出行”“去哪兒旅行”“哈��出行”等APP,顯眼位置均可看到“借錢”;點開“58同城”“美顏相機”等APP,顯眼位置也能看到“借錢”……據新華社報道,不少手機APP存在與自身主要業務毫不相干的借貸功能,並以低息紅包等作爲噱頭引導用戶開戶。業內專家證實,APP“借錢”滿天飛,背後暗藏多重風險

段時間手機用戶不難發現,越來越多的手機APP具備了借貸功能,甚至一些和其主要業務八竿子打不着的APP,比如拍照、辦公軟件網約車等等,都紛紛上線了借貸功能。而且,幾乎所有可以借錢的APP,都在標榜自己利息低、放款快、額度高,恨不得所有人都去找他們借錢。

多數情況下,個人要想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是很難的,需要各種證明和手續,最後還不一定能夠獲批。爲什麼一些手機APP借錢會這麼容易?這些APP顯然不是在做慈善,一些經不住借貸APP宣傳誘惑的人在上面申請借錢以後才發現,“輕鬆借錢”的背後,可以說套路滿滿。

部分APP中的借貸功能以低息爲噱頭吸引用戶,實際上卻埋着高息深坑。某款APP宣稱借款額度最高達到20萬元,最低年化利率只有7.2%;但當網友按照APP內的要求填寫完各種個人信息後,年化利率一下子漲到了23.4%。而在黑貓投訴等互聯網投訴平臺上,有多名用戶投訴稱,一些APP裡的借貸功能存在重複扣款、收取高額利息、開通後無法取消等問題

這些具備借貸功能的手機APP,通過各種各樣無所不用其極的誘導方式推廣自己的借貸業務,勢必會導致一些風險意識差,對金融借貸瞭解不夠,同時消費自控能力差羣體深陷其中,無法自拔。最後要麼是在各個APP之間拆東牆補西牆,疲於應付,要麼因爲欠款太多無法按時償還,背上沉重的債務包袱,每天總是被各種討債電話所困擾不說,還會影響個人徵信,爲以後的工作生活帶來大麻煩。

手機APP的借款亂象,不能再繼續亂下去了。政府監管部門應持續加強對手機APP開設借貸功能現象的監管,尤其是對於當前“什麼APP都可以放貸”的局面,要有更精準規範約束,不能什麼APP都可以“輕鬆借錢”。比如在平臺的借貸資質、用戶申請門檻、推廣方式等方面,都應有更明確和嚴格的標準,以實現APP借貸業務有序、有度發展

作爲手機用戶,尤其是那些收入不那麼高,花錢又缺乏節制的年輕人,面對各種借貸APP的誘導、營銷攻勢,更需要保持必要的理性定力,千萬不要輕易相信其所謂的無抵押、低利息、放款快,否則一旦陷入其中,必將麻煩纏身。而行業監管部門也不妨定期校園社區場所開展金融知識的普及教育,培養更多人形成良好的金融素養,增強抵抗金融風險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