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蒸發超九成,無奈降價求活!電驢界的“愛馬仕”到底敗在哪裡
前言
兩輪電動車,是一個相對傳統的行業,消費者對於電動車的要求無非就是續航時間長,騎起來舒適這樣簡單的要求。
但是隨着互聯網的發展,電動車也被和互聯網智能掛鉤,而小牛電動車,就是第一家將“智能電動車”作爲品牌定位的企業。
小牛電動車也被稱爲“電動車界的愛馬仕”,只不過小牛電動車已經接連虧損兩年時間,小牛電動車究竟爲什麼會虧損,它又能否重新“煥發生機”呢?
一舉成名
小牛電動車的創始人名叫李一男,曾經在華爲擔任副總裁,參與了華爲一些高端線產品的研發,他的工作讓他看到了許多具有前沿性的理念。
後來李一男離職,於2015年創辦了自己的牛電科技,在李一男看來,儘管電動車行業已經有許多的老牌在競爭市場,但是當時有的電動車不夠高端,沒辦法帶給消費者好的體驗。
於是李一男想要打造一個高端的電動車品牌,將電動車和智能化聯繫起來,所以小牛電動車一開始的市場定位就十分與衆不同。
它不僅採用了新能源鋰電池,還給電動車安裝了藍牙系統,客戶可以在手機上通過藍牙連接,來查看自己電動車的位置以及各種車輛信息等。
而且小牛電動車的外觀設計也走在前沿,因爲是高科技電動車的定位,所以小牛電動車的定價就高於市場上大多數的電動車。
儘管價格要比其他品牌電動車要貴一些,但是小牛電動車一上市,還是有不少消費者被高科技電動車吸引,選擇購買“智能化”的電動車。
在當時這樣大膽的創新行爲被市場所接受,在開始發售電動車三年後的2018年,小牛電動車就成功在美國上市,這也是中國市場上第一家上市的電動車公司。
上市之後,它的股價也一路飆升,作爲成立時間最短的上市公司,小牛電動車的市值在當時高達41億美元,甚至超過了老牌電動的雅迪和艾瑪的總和。
不僅股價一路上升,電動車的銷量也是一路上漲,2015年僅賣出3.6萬輛,到2021年就已經有超過一百萬輛車的銷量。
它的利潤和營收創下了歷史,這不凡的業績也讓小牛電動車迅速搶佔到了自己的市場,也讓李一男成爲了非同一般的科技新星。
連續虧損
雖然小牛電動車創下了不少輝煌的歷史,但是這些歷史並沒有持續太久,從2021年開始,小牛電動車的銷量就開始一路下滑,虧損嚴重。
在2021年,小牛電動車的市值最高達到了40.72億美元,然而到了2022年就直線下滑,跌至5.2億美元,相當於蒸發了二百多億人民幣。
不僅市值蒸發嚴重,還有2022年被央視爆出的質量問題,也給了小牛電動車巨大的打擊。
國家法律規定,電動車的時速不得超過25公里,但是在馬路上依然能看到不少掛着新國標牌照的電動車在高速行駛。
被央視點名的電動車品牌中,就有小牛的的身影,是小牛電動車的代理商承認廠家會提供解碼裝置,也就是說小牛電動車確實存在違規行爲。
這對本就銷量低迷的小牛電動車來說更是雪上加霜,爲了提高銷量,小牛電動車還推出減價活動,但是銷量始終不見起色。
2023年年初,小牛電動車定下了120萬輛左右的銷售預期,但是實際情況是,小牛電動車2023年的銷量僅爲70.98萬輛,與虧損的2022年相比,還要下滑14.65%。
這也就意味着小牛電動車的虧損更加嚴重了,那麼爲什麼紅極一時的小牛電動車會遭此重創呢?
囿於困境
小牛電動車之所以會銷量下降,首要原因就是“電動車界愛馬仕”的品牌定位,電動車的受衆主要是中低收入的人羣,所以他們會更關心車子的質量、續航等問題。
像小牛這樣主打高端的電動車,從價格上就勸退了許多的受衆。
還有就是小牛電動車的“智能化”也是消費者詬病的原因之一,因爲消費者購買電動車是看舒適度和車輛的續航能力,所謂的“智能化”設施,只是錦上添花的作用。
但是小牛電動車的減震、續航等問題多次被消費者投訴,還有所謂智能化的功能,在平時也用之甚少,所以對於消費者來講,“智能化”並不是電動車的核心競爭力。
因此在同樣的配置下,消費者自然會選擇更爲平價的電動車品牌。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一家主打智能化的電動車公司,卻連年減少研發資金的投入,反而對於營銷的費用投入甚多。
在小牛電動車2022年的報表中可以看到,在銷售和營銷方面,小牛投入了1.7億元,然而研發費用僅爲0.5億元。
雖然研發資金總體較低,但是在營銷方面的費用卻一直在加碼,對於這個主打智能高端的電動車品牌來說,研發經費的減少似乎更加難以支撐智能化產品的供應。
另一方面,在小牛減少研發資金的投入時,市場上出現了另一家同樣以“智能化”爲主打的電動車品牌——九號。
2019年,九號電動車正式入局,推出了兩款智能電動車新品,銷量更是節節高升。
除了相同定位的九號電動車的衝擊,還有其他老牌電動車不斷地在推出新品,過去小牛電動車的智能化和鋰電池是主要賣點。
但是這些並不是小牛獨有的,相反這些特質是完全可以被其他品牌所複製的,因此在後來的電動車市場上,帶有智能化和鋰電池的電動車就非常多了。
小牛電動車主打的創新優勢,在目前也幾乎已經消失殆盡了。
2023年小牛的財政報表顯示,小牛電動車淨虧損爲2.7億元,虧損的幅度出現了顯著的擴大。
結語
截止到2023年,小牛電動車已經連續虧損了兩年,儘管小牛的市場份額還在不斷減少,但是小牛公司依舊對2024年的前景抱有極大的希望。
在前不久的新車發佈會上,小牛又推出了三款高端電動車,定價爲29980元,讓許多觀衆不禁望而卻步。
現在的小牛急需轉型,尋找新的獨特賣點,繼續死抓着“高端”不放,很有可能會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