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鏈改變 最終人類受害

成大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前主任、教授王建平。(成大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提供)

近年來,國際關於鯨豚誤食垃圾死亡案例逐年攀升,成大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前主任、教授王建平表示,鯨豚之死帶給人類最大的警訊就是海洋環境變差鯨魚是海洋生物中最高階的食物鏈,若鯨魚數量減少,會引起海洋中下層食物鏈改變,對海洋生態產生影響;有12年海洋廢棄物監測經驗的臺南社晁瑞光更提醒,減塑議題不容漠視,否則,受害的是人類自己。

王建平表示,雖然自己並未統計鯨豚誤食垃圾的死亡數量,不過,國外報告數字的確有攀升。他說明,鯨魚是海洋生物中最高階的食物鏈,若鯨魚數量減少,會引起海洋中下層食物鏈的改變。

王建平表示,成大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迄今共搶救過60只鯨豚,平均每年搶救5、6只鯨豚中,有1至2只鯨豚都是因誤食海洋垃圾死亡,其中,又以吃到塑膠袋最多,過去曾發現抹香鯨領航腹內都有大量塑膠袋,偶爾也會有鯨豚因吃到不明碎片而死亡的案例。

王建平表示,鯨豚活活餓死已非頭一遭,「陸上垃圾還有清潔隊處理,但海上沒有,人類應該少用塑膠袋,至少不要到處亂丟」。成大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將3只小虎鯨解剖照公佈在臉書網友紛紛留言「人類纔是最該絕種的」、「拜託大家減塑」。

長期監測海洋廢棄物的臺南社大老師晁瑞光表示,根據12年來統計,在臺灣海岸發現的塑膠袋與吸管明顯變多,不只大型的鯨豚誤食受害,小型如海龜、魚等動物肚內也發現有吸管或微粒等。

晁瑞光表示,海洋生物吸附海水有機污染物,包括農藥,最後會因捕撈回到人類身上,最終受害的還是人類,他呼籲,環保署應確實在賣場執行稽察,大衆也應主動少用塑膠袋或提高重複使用率,更不要亂丟,因爲塑膠袋會隨着雨水衝到河川,再流到大海,在海中飄浮形狀海草水母很像,造成海洋生物誤食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