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以東西文明對話應對抗中法案(湯紹成)

美國參議院提出「2021年戰略競爭法」,將動用一切戰略工具抗衡中國,圖爲美國伯克級神盾驅逐艦馬侃號7日通過臺灣海峽。(摘自美國印太司令部推特)

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日前通過跨黨派的「戰略競爭法案」,將動用美國所有經濟、外交工具來制定印太戰略,以便因應中國大陸挑戰。在美國當前強烈反中的氛圍下,此法案料將送交參議院院會完成審議,並經衆議院通過後交由總統簽署成案

該法案的草案長達281頁,共有5大章節,其內容針對大陸掠奪性經濟作爲、惡意影響力作戰、數位威權、軍事擴張、對臺野心、壓迫香港與新疆議題提出因應措施。其中包括協助美企撤出中國市場、分散供應鏈;在印太區域反制中國的一帶一路;以定期對臺軍售加強防衛臺灣,並積極推動臺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放鬆美臺交往的限制,以反制中共統一等等,不一而足。

若與美國至今抗中的法案相比,例如《臺北法案》等,都只針對單一議題,此法案的內容既深且廣,明確表達美方全面性抗中的決心。美方抗中的氣勢洶洶,實際的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但一個全球化是否向兩個半球發展,跡象日益明顯。

與此相對的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日前在博鰲論壇開幕視訊中,暗批美國以單邊主義來主導世界,並對他國頤指氣使與干涉內政。同時習近平宣佈,當前各國應攜手共度疫情難關,並嚴正拒絕新冷戰,且將在疫情之後舉辦第二屆的「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以促進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該會議第一次於2019年在北京舉辦,當時有柬埔寨希臘等47國參加。

從上述美國即將通過的「戰略競爭法案」,以及習近平的講話可以得知,美國深切地感到中國崛起所可能造成的威脅,因而亟欲予以壓制。而西方國家以其價值判斷來加諸於其他國家,本來就極爲不公平,此乃殖民主義的特質,及其與非西方文明的差距所致。雖然西方文明也帶來不少的先進思想與成就,但仍使得每個被殖民國家的特色自主性受到摧殘。

但因美國的強勢作爲與屢屢征戰的行動,區域和平的效果甚難顯現,比如「阿拉伯之春」以及阿富汗與伊拉克地區的混亂情勢。況且,世界各國的發展程度不同,西方發達國家的數量只佔全球近200個國家的1/4左右,人口也只佔約12%左右(歐盟加美國也只有8億人),美國要以其一貫的方式帶頭而有所改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當前所發動的抗中行動,必定也非這些國家的重要利益。

而基於歷史的原因,中華文明曾備受西方震撼而徹底改革,以至於形成當前在大陸極爲特殊的威權政體市場經濟混合體制,以及其相對應的價值體系,這也與上述大多數非西方國家相類似。但也不得不承認,若將當前大陸的整體發展與其過往的狀況相較,比如1949年中國人平均壽命只有40歲,但如今已達79歲等等,着實令人驚豔。

綜上所述,中西方文明的發展道路不同,結果各異,至今歐美國家仍以其強勢國力來干涉他國內政;相對地,當前中國的崛起帶給西方國家前所未有的挑戰,雙方已形成拉鋸格局。但因大陸對於疫情的控制得宜,以及經濟成長傲視羣倫,其制度的優越性導致後勢國力看漲,更加深了西方國家的憂懼。爲化解當前東西的對峙,不同文明的對話應可發揮一些緩衝的效果。

(作者爲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