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美國期中選後,蔡政府如何應對北京?(趙麟)

美國期中選舉投票結束,美國總統拜登說將於G20高峰會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談臺灣問題」。(摘自美國總統拜登推特)

美國期中選舉尚未完全落幕,拜登總統就急着公開確認,將於本月中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G20高峰會中晤面,而且明言將會與習「談臺灣問題」。顯然在他心目中,美中關係的重要性不亞於民主黨選情,甚至更爲重要。

打從中共二十大閉幕後,拜登政府官員(包含拜登在內)一路放話希望促成「拜習會」,大陸方面反而不露聲色。美國此舉,除了拉擡期中選舉的民主黨行情以外,也與國際情勢演變有關。

二十大後越共總書記、坦尚尼亞總統、德國總理分別訪問北京,象徵東南亞、非洲、歐洲這幾年來對中國的「隔離」開始有了破口。另外,日本與中國已在協商建交50週年的慶祝方式,習近平將在年底前訪問沙烏地,中澳關係近期亦有改善跡象。

俄烏戰事方面,繼日前美國民主黨30位國會議員聯名致函促請拜登儘速結束俄烏戰爭之後,拜登政府已私下鼓勵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與俄國進行協商。德國總理蕭茲亦於日前訪中時,當面請求習近平協助調停。

全球表面上雖然繼續高唱「抗中」,但各國盱衡利害,仍然不敢忽略大陸。美國目前的作爲,印證了筆者數月前對媒體投書〈美對中4C並進,臺灣呢?〉一文所述:對抗(Confrontation)、妥協(Compromise) 、合作(Cooperation)、溝通(Communication)。相對之下,蔡政府這些年來對中也有4C做法。但是其中除了「附隨」美國抗中(Confrontation)以外,其他3C全不相同,而是:消費(Consumption)、譴責(Condemnation)與迷惑(Confusion)。分述於後。

消費:自從2019年嚐到「芒果乾」甜頭勝選連任後,蔡政府開始大肆消費「抗中牌」。舉凡外交失利、疫苗短缺、農漁產品銷陸受阻,甚至網路反串失利時,甚至網路反串失利時,均「統包式地」歸咎中國。陸方不滿,臺灣人民繼續受傷,得到好處的是民進黨。

譴責:蔡總統任內,政府要員競相以嘲諷、謾罵中共爲能事。將嚴肅的兩岸國政大事當作稚童吵嘴兒戲。蔡總統不思勸阻,反而對於國內抱持不同意見者任由網軍抹紅稱之爲「中共同路人」。此種不思用智解危,專以便宜行事的「譴責方式」處理兩岸關係及對待國人的思維格局,令人歎爲觀止。

迷惑:在上述抗中的行爲表面上,爲了混淆國際視聽,蔡總統任內公開談話頻對中國釋放溫和訊息,例如:「維持現狀、不走臺獨、呼籲兩岸對話」云云。然而,「說一套、做一套」的兩面手法,不但不具說服力,反而益增國人及對岸反感。蔡政府此舉旨在迷惑世人,但屢施故技,連美國也不放心了。

美國期中選舉後,共和黨將佔衆院多數,參院亦有可能。但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的政治版圖的改變。「跛鴨」的拜登雖然宣稱將在2024年競選連任,但民主黨內反對者衆;川普想捲土重來,共和黨內也有異聲。兩黨菁英羣起,二老把持的時代即將過去。準國會議長麥卡錫還未上任,即揚言將調查拜登的「反川」行爲及其子政商爭議,並重估援烏政策。其餘通膨、墮胎等議題方面,兩黨勝選者亦將進行「究責比賽」(Blame game),互相甩鍋。

各國普遍認爲期中選舉後美國更趨分裂,「抗中」將變成兩黨政治攻防可用之牌。臺灣處理兩岸關係是否繼續扈從美國,還是走出自己的道路?

赤壁之戰前的名言「丞相,起風了」,吾人想說:「總統,起風了」。國際局勢已經起風了,拜登此番會習近平「談臺灣問題」,蔡政府還要寄與厚望?賴清德副總統去年底在一個公開場合引述,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曾說,爲了打破孤立,以國必須與周邊國家合作,甚至包含阿拉伯國家在內。賴副總統認爲此舉臺灣應可借鏡參考。

林肯也有句名言:「我化敵爲友的同時,也消滅了敵人」。蔡總統以爲呢?(作者爲前大使、國立清華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