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如何讓人聽你的(趙政岷)
我們社會不僅不會說話,有時還會故意說假話,尤其網路假消息與詐騙橫行,搞得社會閱聽真假難辨,甚至真假無所謂。(示意圖/Shutterstock)
民進黨黨員的農業粉專「Lin bay好油」林裕紘,日前因深入挖掘巴西進口雞蛋疑似弊案,遭到網路威脅,並爆發被冒名恐嚇總統府,警方查出假帳號是來自墨西哥及中南美洲地區;再進一步追查竟發現原來是林裕紘自導自演,邀好友國民黨黨工許哲賓冒名恐嚇自己。案情撲朔峰迴路轉,比懸疑小說還離奇,只能說到底「如何讓人聽你的」!這世界究竟什麼是真?什麼是假?
網路世界類似的情形已發生不知多少回,但擺在凱達格蘭大道上即將進行的國慶活動,前總統馬英九也有異議。他抗議「中華民國國慶日」的英文名稱被蔡政府改爲「臺灣國慶日」,宣佈拒絕出席今年的國慶大會。雙十國慶日的英文改成「Taiwan National Day」,到底是不是在偷渡「臺灣國」的國慶日,國家定位如此不清,真真假假沒有共識,正是臺灣當下最大的問題。
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行銷教授約拿.博格寫下《如何讓人聽你的:華頓商學院教你用文字引發興趣、拉近關係、有效說服》一書,他估計我們每天使用的單字數量在1萬6千字之譜,但花了這麼多時間使用語言之餘,卻很少思考自己用了哪些確切的語言?傳達了什麼概念?一些特定用字是否無足輕重,想到什麼就說什麼?最後發現講的與聽的直覺都是錯的,而且錯得離譜。用字用語傳達都會出錯,更不用說這時代惡意遊走真假之間的網路人渣與政治壞蛋了。
1970年代末,哈佛大學在紐約城市大學的圖書館裡進行一項實驗,對素昧平生的路人要求插隊先影印,他們直接開口問:「不好意思,我只有5頁,可以讓我先印嗎?」另外則加上一句「因爲我在趕時間。」實驗結果發現,加入「因爲」這一個字,產生的效果非常不同,同意讓他插隊的人增加了50%。
網路上流傳一支影片,一個瞎子在路邊乞討,身旁的標語寫着「我是盲人,請幫我」,結果沒人捐錢。一個廣告人走過,改了這標語變成「這是美麗的一天,可惜我看不見」,沒想到捐款快速增加。在訊息爆炸瞬變的當下時代,往往加進一個無意義的理由非但沒有讓說服力下降,反而讓說服力上升了,效果不輸正當理由。這說明說服的力量並非來自理由本身。
正確字眼用在正確的時機,就能產生翻倍的影響力。「你可以省錢的5招」比「省錢5招」的貼文成效來得高;「你喂貓吃飯了嗎」比「貓吃飯了嗎」有更高機率引起爭執;「你可以當我的小幫手嗎」比「你可以幫我嗎」更可能讓小孩起而行;「前住戶抱怨過鄰居嗎」比「前住戶沒有抱怨過鄰居吧」更容易讓房東吐實;「這產品有什麼瑕疵嗎」比「這產品沒問題吧」高50%的機率讓賣家坦承;不說「你喜歡」而說「你推薦」一樣東西,成功機率高上32%。用「我不要」取代「我不能」,讓人抗拒誘惑而堅持目標的意志力提升1倍;候選人強調「選民」應該如何,比呼籲民衆去「投票」更能有效提高投票率。
但現在的問題是,我們社會不僅不會說話,有時還會故意說假話,尤其網路假消息與詐騙橫行,搞得社會閱聽真假難辨,甚至真假無所謂。如果真假真的無所謂,道德、正義、法律變得不重要,那人民賴以正常作息的依據何在?臺灣是民主國家,言論自由受到保障,但虛假訊息卻不是,難道有一天你要讓人完全不相信你說的每一句話?
(作者爲臺北市出版公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