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哈薩克暴動牽動中美俄競合格局(胡逢瑛)
哈薩克警方與抗議人羣在雪地上混戰。(圖/路透)
1月初始,聯合國安理會五常任理事國發表了由俄羅斯草擬的旨在「防止核戰與杜絕核武國家之間爆發戰爭」的聯合聲明。在此背景之下,哈薩克卻突然爆發了嚴重的武裝暴動。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的維和部隊快速平定哈國內亂,至少產生了幾點影響。一、集安組織奠定了劃時代里程碑的地位,其作爲成員國軍事、安全與精神後盾的角色與形象得以凝聚。二、哈薩克坐實中俄戰略合作的樞紐位置,歐亞經濟聯盟與一帶一路的對接,成爲中俄在中亞合作而不競爭的方向。三、以建構「大歐亞共同能源市場」爲導向,持續規畫俄中蒙、俄中印暨中亞的能源戰略圖,共同迎向氣候變遷的新能源時代。集安組織證明對中亞廊道的安全保證能力,這對在美國撤出阿富汗之後所需要的中亞局勢穩定和經濟重建特別關鍵。
俄羅斯的大歐亞戰略計劃,乃根植於哈國前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的倡議,將歐亞主義的身分認同概念從理論上升到實際應用層面。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3年的上任外交首訪是莫斯科,同年就在納扎爾巴耶夫大學提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計劃。哈薩克危機成爲中俄的共同關切,這讓西方感到壓力。哈國總統託卡耶夫在暴動後宣佈進入緊急狀態,立刻向集安組織求援,他聲稱是該國獨立30年以來經歷的最艱難時刻;俄羅斯總統普丁則定調是「顏色革命」,並且表示不允許外部勢力的國家恐怖主義動盪家中的局勢;中國外長王毅與俄外長拉夫羅夫在集安組織會議之後立刻通話,中方表達支持集安組織和哈國領導決策,不允許中亞陷入戰爭和動盪。去年拜登上任後在日內瓦首次會晤普丁,俄國親西媒體期盼俄國在中美對抗中隔岸觀虎鬥。但普丁上任後的「向東轉」亞洲戰略基調,是「乘中國的風、揚俄國的船」。普丁地緣戰略的佈局,讓美國難以通過經濟制裁與貿易數據壓低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影響力。
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3國前領導人於1991年決定了蘇聯解體,選擇走向西方式民主化道路。中亞國家以哈薩克斯坦爲代表,有被拋棄的感覺。戈巴契夫爲避免流血政變,卻不能掩飾其無力穩定安全局勢的窘境,由人民集體共同承受了蘇聯解體之後的內戰與失序災難。集安組織在哈國的果決行動,鞏固了俄羅斯在蘇後空間中的共主地位,這對周邊國家產生了一定的震撼與影響。烏克蘭親西派在選擇西化的道路中遭遇瓶頸,克里米亞與頓巴斯問題顯示烏國內部族羣矛盾嚴重;而俄羅斯、白俄羅斯和哈薩克在經歷蘇聯解體多年的震盪之後,如今卻已經擰成一條繩前進,顯示俄羅斯地緣政治的復甦。
頓巴斯問題是蘇聯建立初期遺留下來的民族矛盾,普丁強調俄羅斯不可戰勝,只有內部的人勾結外部勢力才能使自己從內部崩解。因此,普丁強調俄羅斯所規定代理人制度沒有美國那樣嚴苛的刑事訴訟和禁止活動的法律。只要申報經濟來源之後,就可以在俄國自由從事相關活動,但俄國民衆必須知道他們爲外國人服務。
普丁在西方制裁北溪-2天然氣的背景之下,早已完成管道舖設,並且灌入了天然氣。歐盟能源危機與天然氣價格暴漲,歐盟的投機客與政治說客應該爲此負責。俄羅斯天然氣工業集團公司是根據客戶的申請與合約供氣。如果歐盟在缺氣的情況下導致「物以稀爲貴」的價格飛漲,由此獲得的利潤應是其商業投機行爲,怪罪俄羅斯已成爲西方常態。此外,普丁決定從歐洲管線連結舖設俄蒙中的西伯利亞力量-2管道,參照當前俄對中的天然氣管道和液化天然氣供應,未來俄國勢必是中國天然氣需求缺口的關鍵來源。
納扎爾巴耶夫認爲中國經濟模式是成功的,他的判斷足以影響普丁的態度。哈薩克如今成爲擁有俄羅斯安全的後盾與中國資本的投入,中俄合作是對於哈薩克的最佳承諾。現在俄羅斯和中國儘管走非常不一樣的道路,但領導人堅持彼此尊重,作爲持續深化雙邊戰略關係的重要基石。2021年是中俄軍事又邁上一個階段的關鍵年,除了慶祝《俄中睦鄰友好合作條約》20週年並且延約5年之外,雙方還有關於導彈和航天發射的相互通報機制,以及規畫了2021-2025軍事合作路線圖,用以支持「戰略互信」的發展。那麼,在中美俄的戰略競爭格局中檢視各自的發展道路,仍是地緣政治與制度優勢的較量。
(作者爲元智大學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