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級”宜昌:光榮與夢想丨封面策劃①

宜昌城區鳥瞰圖(支點財經記者 陳勇 攝)

“立規之地”,正在建成長江大保護典範城市。

“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約1000年前,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在夷陵寫下的這句話,高度凝練了宜昌的人文地理特色。

世界級山水,蘊育出世界級工程——三峽工程,涵養出世界級文化——屈原文化、昭君文化、長江文化、三國文化與土家文化。

進入新時代,在世界級山水、世界級工程、世界級文化的賦能下,山水之城宜昌迎來新的機遇。

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宜昌時強調,要首先立個規矩,把長江生態修復放在首位,保護好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不能搞破壞性開發。

作爲長江大保護“立規之地”,近年來宜昌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走出了一條依靠科技創新帶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高質量發展之路。2023年,宜昌GDP5756億元,首次躋身全國百強城市50強,位居第49位,交出了綠色發展的優異答卷。

“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山水間既蘊藏着自然法則,也蘊含着發展哲學。

放眼未來,從山水間汲取發展智慧的宜昌,正搶抓長江經濟帶發展、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等重要戰略機遇,加快發展現代化工新材料、生命健康、新能源及高端裝備、大數據及算力經濟、文化旅遊等“3+2”主導產業,全力建設長江大保護典範城市,打造世界級宜昌,努力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上走在前作示範。

3月29日,在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磷酸二銨成品倉庫,工作人員駕駛叉車運輸成品磷酸二銨。(新華社記者 伍志尊 攝)

破除“化工圍江”,打造世界級磷系新材料產業集羣

8月盛夏的傍晚,晚霞滿天。宜昌市點軍區艾家鎮集鎮旁的長江岸邊,花草爭妍,江水潺潺;不遠處,跨江大橋飛架南北,不少遊人前來打卡留影,衆多市民散步遛彎。

誰能想到,這個位於長江岸邊的口袋公園,幾年前還是田田化工的生產車間,其前身是始建於1970年的原宜昌縣化肥廠。

一家化肥企業,爲何會變身爲口袋公園?

作爲長江流域最大的磷礦基地,宜昌已探明磷礦儲量佔全國的15%、全省的50%以上。多年來宜昌以磷化工爲主的化工產業發展迅猛,2012年成爲該市第一個產值超千億元的支柱產業,營收佔全國10.9%、全省37.5%,堪稱宜昌的“飯碗”產業。

然而,化工產業的粗放式發展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成爲當地不堪承受之痛。

“那時,只要路過位於猇亭區的化工園區,很遠就能聞到一股刺鼻的味道,天空也是灰濛濛的。”許多老市民記憶猶新。

更嚴重的是,宜昌瀕臨長江,衆多沿江而建的化工園區形成“化工圍江”態勢,給長江水質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

宜昌市生態環境局相關人士介紹,2016年前後,長江宜昌段200多公里的岸線上,分佈着1000餘公里化工管道、1.72萬餘臺壓力容器,“任何一處一旦發生事故,導致管道破裂、化學品泄漏,後果都不堪設想”。

化工產業何去何從?

宜昌市委、市政府果斷決策:沿江134家化工企業一律實施“關改搬轉”,全面推進化工產業轉型升級。

2016年底,田田化工停產,成爲宜昌首家被關停的化工企業。歷經一年的生態修復後,第三方監測結果顯示,該區域污染物含量低於國家標準值,可用作綠化及建設用地。如今被改造成口袋公園,運氣好的話,還能在這裡看到在江面嬉戲的江豚。

“‘關’不是目的,‘轉’纔是關鍵。”興發集團總經理助理陳曉清表示,近年來公司加快轉型升級步伐,自主研發的電子級磷酸、硫酸、蝕刻液系列產品,一舉打破國外的技術封鎖,高端製造業及高新技術產品收入佔比由45%提升到85%以上,成長爲全國最大的精細磷化工企業。

興發蝶變,只是宜昌化工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隨着所有沿江化工企業的“關改搬轉”,該市化工產業加速邁向精細化、高端化、綠色化。

“全市精細化工佔化工產業的比重,從2018年的18.6%提升至2023年的40%以上,化工產業呈現結構調優、綠色增長的發展態勢。”宜昌市經信局局長朱漢洪表示,該市破解“化工圍江”的典型經驗做法被國務院通報表彰,並在沿江11個省市推廣。

昔日“化工圍江”,今朝“江豚逐浪”。宜昌在綠色低碳與經濟發展之間找到了新的出路。

2023年6月,湖北省委對宜昌提出“建設長江大保護典範城市、打造世界級宜昌”的新要求,“要把宜昌的發展放在全國甚至是全世界的大格局中來謀劃,對標世界一流”。

何爲世界級?如何對標“世界一流”?

“要建設世界級宜昌,必須提高站位、開放視野,在全球範圍內尋找走綠色發展的標杆。”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中部分院高級項目主任李舒夢接受支點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波特蘭與丹佛在規模與區位條件上與宜昌類似,其作爲內河城市的崛起路徑,對宜昌很有參考價值。

在李舒夢看來,波特蘭與丹佛的發展,都以塑造獨特的城市品牌爲核心,聚焦核心產業,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產業集羣。“對於宜昌這樣特點鮮明的城市,更適合走特色型世界城市發展路徑,需要充分拉長長板,強化綠色能源資源的‘基本盤’,打造世界級綠色產業新標杆。”

對標世界級,宜昌開啓新徵程。

2023年8月,宜昌市委七屆五次全會提出,要依託世界級戰略資源,形成“12520”產業發展體系。其中的“1”,指的是建設1個世界級磷系新材料產業集羣;“2”即打造興發、宜化2個千億級企業。

走進宜昌高新區白洋工業園,支點財經記者看到湖北宜化磷化工項目正在緊張有序施工。該項目總投資52億元,主產硫酸、磷酸、精製磷酸及高檔阻燃劑等,建成後預計實現年產值100億元。與傳統磷化工不同,這一項目打通了磷礦、磷化工、磷複肥全產業鏈,實現了磷資源的梯級利用,且整體能耗同比下降約11%。

今年初,新宜化工年產55萬噸氨醇項目正式投產。6月,宜化與全球領先的無機氟新材料研發生產企業多氟多簽約,在宜昌高新區打造華中氟硅產業園,總投資約96億元。

宜昌市委副書記、宜昌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葉楊表示,“宜化集團是宜昌的‘工業長子’,也是中國氮肥‘第一股’。宜化的改革與轉型,對宜昌在長江大保護中持續推進化工產業高端化、綠色化轉型,意義重大。”

近年來,依託磷資源優勢,宜昌加大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招商力度,吸引寧德時代邦普、欣旺達、海科新能源、楚能新能源等一批頭部企業落戶,形成了“磷礦採選加工-新能源電池材料生產-電池組裝-裝備製造-系統運營-電池回收利用”的新能源電池全產業鏈,強力拉動傳統磷化工產業裂變升級。

針對磷化工產業鏈、價值鏈偏中低端的痛點,宜昌以供應鏈體系建設爲牽引,全面重構磷化工產業鏈、提升價值鏈。2023年4月,湖北磷化工產業供應鏈平臺落戶宜昌,這是全省7家專業化供應鏈平臺中唯一由市州承建的平臺。爲此該市以磷化工產業供應鏈平臺爲槓桿,建設磷化工產品交易中心、物流服務中心、金融服務中心、產業資訊中心,重點圍繞供應鏈產業鏈融合貫通,以供應鏈促進產業鏈協同、以供應鏈助力產業鏈補強、以供應鏈焊接產業鏈斷點。

據宜昌市發改委統計,該市在建、擬建新能源項目總投資超2600億元,已建成磷酸鐵鋰電池產能達70吉瓦時,規劃建設產能達180吉瓦時,實現了從磷礦到磷肥,再到新能源材料,最後到動力總成和高端裝備製造的“三級迭代”,產業聚鏈成羣、攀高成勢,極大增強了經濟發展的韌性和產業競爭力,全力打造世界級磷系新材料產業集羣。

2023年,宜昌完成工業總產值4964.3億元,同比增長4.6%;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7.8%,高於全省平均水平2.2個百分點。

宜昌市經信局局長朱漢洪表示,宜昌將積極爭創國家先進製造業重點產業集羣,全力支持興發集團、宜化集團加速邁向千億級,力爭現代化工新材料、生命健康、新能源及高端裝備、大數據及算力經濟產業年度產值分別達到1600億元、1000億元、1000億元、700億元,百億級企業達到10家。

船舶行駛在西陵峽。(圖源:視覺中國)

文旅深度融合,邁向世界文化旅遊名城

“一半山水一半城”。獨特的山水資源,既是宜昌的城市符號,也是宜昌旅遊的靈魂。

做大做強文旅產業,是推動宜昌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引擎,更是提升宜昌城市品質和國際知名度、打造世界級宜昌的重要路徑。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險峻秀美的西陵峽,人類的傑出智慧鑄就了雄偉的三峽大壩、葛洲壩……雄厚的世界級山水資源,尤其是“兩壩一峽”經典旅遊線路,曾被“2019中國旅遊總評榜”評爲“最佳口碑旅遊品牌”,讓宜昌擁有了打造世界文化旅遊名城的底氣。

一組數據可以看出“兩壩一峽”的旅遊熱度——

總部位於宜昌的上市公司三峽旅遊,以“兩壩一峽”遊船觀光爲主營業務,2023年財報顯示,當年 “兩壩一峽”及“長江夜遊”遊客接待量達216.75萬人次,同比增長367.08%。今年上半年,“兩壩一峽”持續火爆,遊客量持續實現高位增長。

與此同時,宜昌以自然風光爲主要特色的其他多個景區也迎來強勁增長。2024年“五一”假期,5A級景區清江畫廊共接待遊客45.3萬人次,同比增長8.64%。

打造世界文旅名城,離不開世界級的旅遊基礎設施賦能。目前,宜昌正謀劃太平溪國際旅遊島,加快建設長江三峽國際遊輪母港。三峽國際遊輪中心投用後,將成爲全新的宜昌城市會客廳、三峽旅遊集散地以及全省長江沿線三大遊船母港之一。

儘管宜昌旅遊亮點多多,但若對比同爲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旅遊名城桂林和洛陽,差距仍很明顯:2023年在GDP均比宜昌少的情況下,桂林、洛陽遊客接待量分別高達1.39億人次和1.35億人次,均比宜昌多了約三成;桂林實現旅遊總收入1721億元,也遠超宜昌的1000億元。

“對標國內旅遊發達地區,宜昌應向桂林學習旅遊產業轉型,向洛陽學習文化賦能。”宜昌市政府文化旅遊專家顧問、三峽大學教授闞如良表示,宜昌和桂林都有得天獨厚的山水資源,但在打造體驗性強的文化旅遊項目上,桂林遠勝宜昌;而洛陽則運用現代科技盤活傳統文化,不斷強化文旅融合,突出沉浸式體驗,讓城市的歷史遺蹟和博物館裡的珍貴文物“活起來”。

近年來,桂林按照“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風範、廣西特色、桂林經典”的總體思路,深挖秀甲天下的山水資源和底蘊深厚的文化資源,努力做好“山水+”“文化+”的融合發展文章。尤其是桂林在全國首創極具廣西少數民族生活樣貌和民族風情的“印象劉三姐”文旅大戲,深受市場歡迎。而劉三姐的故事與動人的歌聲,又吸引遊客走進桂林山水間,實現生態、文化、旅遊的完美融合。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洛陽用現代科技賦能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打造更多沉浸式新項目、新產品、新場景,如聯合河南衛視打造的《奇妙遊》系列,吸引衆多遊客參與其中。在2020年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旅遊可持續發展中國觀測點年會上,洛陽榮獲“最佳文物活化和智慧旅遊案例獎”。

闞如良認爲,對於宜昌而言,只有將山水資源與宜昌深厚的歷史文化創新融合,才能加快旅遊業發展,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宜昌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有2400多年的歷史,是世界歷史文化名人屈原、中國古代民族團結使者王昭君的故里,屈原文化、昭君文化、長江文化、三國文化與土家文化在此交融,《離騷》、昭君出塞、大美三峽、夷陵之戰、土家風情……可謂光彩奪目,燦爛無比!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宜昌市提出,將重點聚焦“屈原昭君故里,三峽生態名城”,打好三峽牌、文化牌、生態牌,打造世界級山水旅遊、世界級文化旅遊、世界級工程旅遊、世界級康養旅遊“四張名片”。

三峽大瀑布(圖源: 視覺中國)

依託世界級工程,建設長江經濟帶核心樞紐城市

宜昌地處長江上中游接合部,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自古水運繁忙。到了清代,受益於川鹽濟楚等重大事件,宜昌逐漸成長爲長江上中游物資轉運集散中心,商貿業空前繁榮,“日有千人拱手(搖櫓),夜有萬盞明燈”,成爲與漢口比肩的商業大都會。

新中國成立以來,宜昌經歷了“三線建設”、葛洲壩水利工程建設、三峽大壩水利工程建設三次騰飛,由濱江小城快速躍升爲常住人口約400萬人的大城市。

當前,宜昌已成長爲長江中上游重要節點城市。對照湖北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的“四個五”戰略部署,宜昌市委七屆五次全會確定了“12335”的總體思路——

“一個總抓手”,錨定實施全省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綱要;緊盯“兩個能級目標”,到2035年城區要達到300萬人口、城區建成區面積要達到350平方公里;提升“三個功能定位”,建設長江經濟帶核心樞紐城市、國家區域性中心城市、世界文化旅遊名城;實施雙碳引領、樞紐賦能、強產興城“三大戰略”;着力推進打造更高水平的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打造人城景業融合共生的綠色低碳城市、打造“12520”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更高勢能對外開放平臺、打造具有獨特魅力的世界文化旅遊名城“五個重點任務”。

“我們從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中的作用和地位去思考和謀劃,體現宜昌擔當。”宜昌市委政研室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城市新藍圖的構建中,宜昌進一步強化了在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在區域協調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作爲長江大保護“立規之地”的作用和地位。

宜昌是武漢至重慶750公里之間唯一的Ⅱ型大城市、長江中上游區域性中心城市和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有條件、也有責任建設成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武漢都市圈之間的重要支撐點,構築長江經濟帶中上游新的增長極。”宜昌市相關負責人稱。

長江是全球運輸最繁忙、運量最大的內河,是中國水上運輸大動脈。2023年長江干線完成貨物吞吐量41億噸,在綜合交通運輸中佔據主導地位。

長江還是連接內陸與沿海的大通道。三峽通,則長江暢。近日,交通運輸部印發《關於新時代加強沿海和內河港口航道規劃建設的意見》。湖北也在積極謀劃建設三峽(壩區)統籌發展和安全綜合試驗區,並全力爭取批准設立國家級綜合試驗區。

“這些利好,疊加沿江高鐵、呼南高鐵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開工建設,宜昌長江中上游樞紐地位更加凸顯。”宜昌市委市政府認爲,這些都有利於宜昌加快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打造更高勢能對外開放平臺,大力發展樞紐經濟,更好把樞紐優勢變成發展勝勢,也有利於宜昌積極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充分發揮自貿區、綜合保稅區、航空口岸擴大開放等平臺優勢,加快建設連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節點,更好支撐全省新時代“九州通衢”戰略。

湖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大力發展宜荊荊都市圈,支持宜昌打造聯結長江中上游、輻射江漢平原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長江綜合立體交通樞紐,輻射帶動“宜荊荊恩”城市羣發展。

規劃同編、產業同鏈、交通同網、科技同興、環境同治、服務同享……宜荊荊都市圈建設深入推進,成爲繼武漢都市圈後湖北第二個經濟總量跨越萬億的都市圈,實現“1+1+1>3”的效果。尤其是,隨着沿江高鐵武宜段、荊荊高鐵、宜昌至鄭萬高鐵聯絡線以及當枝鬆高速等多條高速公路的加快建設,區域“半小時通勤圈”和“一小時交通圈”指日可待。

2024年上半年,宜昌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640.6億元,同比增長6.6%,固定資產投資、規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增長9.1%、8.2%、6.1%、12.4%,交出了一份穩中向好、進中提質的“期中答卷”。

大國重器,大城崛起。潮平岸闊,風正帆懸。

中國宜昌,胸懷光榮與夢想,正以奮進之姿,扛起非凡的使命擔當,闊步走在加快建設長江大保護典範城市、打造世界級宜昌的康莊大道上!

編輯丨何輝 胡馨月

編審丨陳勇

新浪微博|@支點財經

地址|湖北·武漢·楚天傳媒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