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曆法招來殺身之禍 地震救了他──未酬邦國中興之49(朱偉嶽)

湯若望(圖/維基百科)

前面提到徐光啓(公元1562~1633,明嘉靖41~崇禎6年),比利馬竇小6歲,是明朝末年的儒學、西學、天文學、數學、水利、農學、軍事學等領域的學者,也可以說是一位科學家、思想家、政治家及軍事家,在明崇禎朝官至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

徐光啓35歲中舉,認識利馬竇後,於41歲時信奉天主教,42歲中進士,44歲譯幾何原本,46歲自菲律賓引進番薯推廣,拯救了不少饑民,59歲提倡用紅夷大砲抗擊清軍,67歲時率天主教傳教士,重修元朝郭守敬等人所編的《授時歷》。

該《授時歷》是元世祖公元1277年(至元14) 前後(即後文所述大約是馬可波羅抵華時間),郭守敬獲元世祖同意,組織了一次全國範圍內大規模的天文觀測,當時設立了27個觀測點,最北設在今西伯利亞的葉尼塞河流域叫鐵勒的地方,最南端設在今南海的西沙羣島;分派14位天文學家到各地測量、記錄。

因爲元朝的疆域夠大,觀測的地點夠寬廣,數量也夠多,因之提供的觀測數據也更精確可靠。《授時歷》應用弧矢割圓術來處理黃經(指天球黃道座標系中的經度,用以確定天體在天球上位置的座標值)和赤經、赤緯(即以地球經緯爲準放大在天球上的赤經、赤緯) 二者之間的換算,並用招差術推算太陽、月球和行星的運行度數。

《授時歷》所采地球日沿用南宋時統天曆的長度,365.2425日爲一年,29.530593日爲一月,皆與現在所使用的公曆數值完全相同;但《授時歷》比現行公曆(即今西曆) 要早推出301年,看來現公曆採用的年爲365.2425日,月爲29.530593日,都是山寨南宋的統天曆啦。故《授時歷》一經推出,當時的日本和朝鮮等都即加採用,或許亦經中亞傳到歐洲;因天下文章一大抄,很有可能,中亞或歐洲也參用了《授時歷》。歐洲在誤差計算上或早加調整,在明朝崇禎時期的西曆,在推算日蝕、月蝕上,倒更準確了。

這《授時歷》從公元1281年(元18)頒行,明朝時改稱《大統歷》,到明崇禎年間,已使用了360多年,因對推算日蝕或月蝕,誤差愈來愈大,徐光啓發現,用利馬竇的西法推算,卻更準確,並經過日蝕出現時對雙方推算的實際比較,證明當時的西曆,確是後發先至的成果,崇禎朝廷乃決定要徐光啓改編《大統歷》,就是後來的《崇禎曆書》。

《崇禎曆書》奉旨編好了來不及頒佈實施,明朝卻覆亡了。明朝覆亡以後,接替利馬竇的湯若望,把《崇禎曆書》獻給清廷順治皇帝(公元1638~1661,清太宗崇德3~清世祖順治18),順治帝也非常器重湯若望,並將之更名爲《西洋新法曆書》,並以《時憲曆》頒行。

到公元1658(順治15)年,順治最喜愛的幼子榮親王病死,兩年後,順治的生母董鄂妃病逝,又136天后,順治帝也駕崩,僅得年24歲。這皇室最高層一連串的不幸,清廷中有一回族天文學者楊光先,早已對湯若望等傳教士不滿,曾指湯若望寫的許多書爲妖言惑衆,並羅列「新法十謬」,指斥湯若望西洋新曆法的種種錯誤。更具殺傷力的是,楊光先等以古代中國人相信天象和世間的事物會相互呼應的讖緯概念,指稱新曆法中把吉時、兇時倒置了,才造成皇室最高層相繼夭折的嚴重後果:尤其是選擇順治帝皇太子榮親王的葬期誤用洪範五行,其葬地山向及歸葬時辰俱犯忌殺,造成順治皇帝三代之不幸。

康熙幼年接替順治登基,時權臣鰲拜本反對西洋學說,受楊光先等影響,在公元1664(康熙3)年發生的「曆獄」事故,即由欽天監監官楊光先等人發難,控告湯若望等傳教士有三大罪狀:(一)潛謀造反;(二)邪說惑衆;(三)曆法荒謬。湯若望及修歷者共8人,皆被判凌遲處死,時湯若望已73歲。

正等候死刑之際,公元1665(康熙4)年,天上出現不祥之兆的彗星,接着京城又突然發生了一連3天的大地震,不僅皇宮震壞,而且宮殿大火。康熙之母孝莊太皇太后以湯若望是順治皇帝的師長兼好友,彗星及地震不是「天垂象,示吉凶,聖人則之」嗎,特下懿旨釋放湯若望、欽天監官員刻漏科杜如預、五官挈壺正楊弘量3人,但另外的欽天監官員歷科李祖白、春官正宋可成、秋官正宋發、冬官正朱光顯以及中官正劉有泰等5人,仍於公元1666(清康熙5)年遭處死,這是發生在孫中山先生1866年出生前200年,經西風東漸的大門澳門,華夏出現5位爲科技文化交流而犧牲的殉難者。

一直到公元1900年(清光緒26),亦即前述「曆獄」事件約230年之後,還有義和團事件的發生,可見一個國家社會觀念上的改變,何其不易!

(作者爲前中科院第二所資深研究員)

【未完待續,朱偉嶽專欄每週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