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半年,爲什麼小米SU7越賣越火爆了?

時隔半年,小米SU7竟然越賣越火爆了。

這是一個很奇特的現象。正常來說,一個靠流量拉轉化的爆款網紅車型,在經過交付巔峰後,就應該銷量慢慢下滑了。就比如,早期的問界M5、問界M7,在華爲的光環下,前三個月的銷量就相當優秀。可到三個月後,第一波流量被轉化後,銷量就上不去了。結果就是,第一版問界M5、第一版問界M7,都失敗了。

爲了挽回頹勢,華爲藉着重返5G的流量窗口,重新推出全新問界M7。這一波,不僅打爆了市場,更是拯救了華爲的汽車業務。和老款M7相比,全新M7智駕技術更成熟了,整車配置也得到了大幅升級,但入門價格卻降到了25萬左右。相比於老款30萬以上的門檻價,全新M7就性價比拉滿了。

上市首月,斬獲6萬個訂單,50天后,直接拿下8萬個訂單,12個月就交付了20萬輛。問界全新M7的爆紅,幾乎是一手帶飛了賽力斯。在全新M7火了之後,問界全新M5、問界M9,也都賣飛了。尤其是問界M9,單車均價超過50萬,月銷竟然突破了1.6萬輛。

爲什麼全新問界M7和問界M9沒有掉入網紅車的流量陷阱呢?這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交付。自從手機廠介入新能源汽車市場以後,預售也被帶入汽車行業了。先開發佈會,用發佈會造勢,提前鎖定訂單。客戶下單後,就得等工廠生產,短的等兩三週,長則等兩三個月。這種預售制,本質上是一種飢餓營銷,最早是蘋果公司開創,被馬斯克引入特斯拉。有特斯拉的成功,各大國產造車新勢力就都這麼玩了。

可問題是,第一波交付跟不上,銷量就會迅速崩盤。一個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奇瑞與華爲聯合打造的“智界S7”。在預發佈時,智界S7就提前拿下了1萬個訂單,發佈會開完,訂單數迅速突破2萬輛。就在大家以爲,智界S7會複製問界M7的傳奇時,銷量數據卻出乎意料。

不是沒有訂單,而是奇瑞工廠還在升級改造,根本交付不出來。手握2萬訂單,月銷卻長期穩定在2000輛左右,甚至低至1000輛。這數據一出來,沒人希望自己成爲冤大頭,而且等待交付的時間太久,很多訂單就被取消了,新增訂單也跟不上。

二是,口碑。第一波交付跟上來以後,還要看首批用戶的口碑。這批覈心用戶,是一個爆款車型的基本盤。要是首批交付過後,用戶口碑良好,就會迅速出現一個人傳人的現象。比如問界M9就是充分吸取教訓,發佈即交付,拿下訂單,馬上交車。第一批車主拿到車後,口碑也跟着發酵。一邊是既得訂單,海量交付,另一邊是,車主口碑,持續發酵。它就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在這個過程中,就算有老客戶取消訂單,但新增訂單也完全足以覆蓋。

目前,新勢力車企能做到發佈、交付、口碑發酵、訂單大量新增的爆款車型,主要有五款:一是,理想L6、L7。二是,問界全新M7、M9。三是,小米SU7。其中,小米SU7最爲典型。

它在發佈會後,迅速斬獲8萬多個訂單,隨後,迅速開啓交付,第一個月就突破1萬輛了。因爲累計訂單太多,中途也有不少用戶取消訂單,但因爲交付規模很大,單款車型,每個月交付都突破1萬輛了。即便有不少用戶取消訂單,可新增訂單也完全足以覆蓋。就這,還是小米SU7沒打折,沒降價的情況下,拿下的銷量。

爲了提高交付,小米中途還升級了一次生產線。到今年10月份底,小米首款SUV也即將亮相,正式上市則定在了2025年。

通過這些爆款車型,我們就可以發現,它們都有三大共同點:一是,創始人擁有強大的IP屬性。比如,特斯拉Model Y,背後是超級網紅,鋼鐵俠馬斯克。問界M7、M9,則是背靠國內炙手可熱的民族科技IP:華爲。小米SU7也是雷軍一手主導,在首批覈心用戶中,很多客戶都是爲超級IP而買單。

二是,交付快。通過超級IP的光環,拿下首批訂單後,迅速轉化交付。在規模化的交付後,產品本身就成爲了行駛中的廣告。在路上,看見的每一輛特斯拉、每一輛問界、每一輛SU7,都是一次無形的廣告。

三是,口碑傳播。國內很多人不喜歡特斯拉,但喜歡特斯拉的,卻是極度忠誠。也有人不喜歡問界,不喜歡小米,但喜歡問界的,喜歡小米的,也是極度忠誠。加上產品本身競爭力就相當強勢,二者疊加,它的口碑就會迅速發酵,形成人傳人效應。

小米SU7入局比較晚,卻是一點兒彎路都沒走,把特斯拉、問界、理想等先行者踩過的坑,都儘量避免了,成功的經驗則儘量吸收了。

跟着成功者的腳印,與成功者同行,小米SU7也就成了中國造車新勢力中的新爆款。

時隔半年,小米SU7的銷量還在繼續增長,這就不得不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