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又一100億基金落地
10月18日,100億太平保險基金官宣落地深圳,這是深圳市引導基金、前海管理局與太平保險共同設立的基金,主要投向深圳科技創新產業領域。就在前不久,深圳市引導基金也攜手平安人壽,設立了一支規模100億元的深圳市政平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簡稱平安基金),如今已完成工商註冊,進入備案階段。
深圳市引導基金與險資機構的合作不是首次,早在2020年9月,它就出資了建信領航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基金(有限合夥),這是建信人壽下屬的建信股權投資發起設立的基金,註冊資本高達243.45億元,除深圳市引導基金、建信人壽外,背後還有一衆華麗的險資LP和國資LP名單,如中郵人壽、中國人壽、蘇州國資、廈門國資等。2023年9月,深圳市引導基金又官宣與國壽、太平保險、平安三家險資合作組建基金,首期合作總規模高420億元,定向支持深圳的城市基礎設施、“20+8”產業基金以及創投機構。
在當前市場耐心資本不足,掣肘科技創新發展,渴盼長期資金助力以及險資面臨資產荒、投資收益率持續承壓的困境下,深圳市引導基金與險資機構的這一系列密切合作,似乎可以算得上是雙贏局面。畢竟,一方面,地方政府可以通過引導基金撬動險資長錢支持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另一方面,險資參投的重大項目多是政府主導或扶持的,風險較小且現金流相對穩定,匹配險資投資的安全性原則。
那麼,在這雙贏局面下,只有深圳在與險資雙向奔赴嗎?
地方共識+政策引導讓險資成爲香餑餑
地方政府與市場對險資的共識是一致的——長錢。長錢意味着能穿越短期市場波動,持續穩定投資,對於搞創新搞發展搞建設都是有利的。而且險資投資範圍廣泛,股、債、另類資產等等無所不涉及的,可從多方面持續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所以,險資可謂是地方政府眼兒裡的香餑餑。
近兩年,各地政府幾乎都在招攬險資。例如,廣東提出搭建政府部門、監管機構、保險機構、融資主體“四位一體”的“險資入粵”平臺;浙江出臺“險資入浙”行動方案等。“險資入X”的範圍越來越廣。
那麼,招引來的險資到底對當地有哪些貢獻?根據公開信息,險資主要充當活水以盤活當地存量資產,通過發起設立股權、債券投資計劃參與到當地重大工程、基礎設施項目中,所參與的項目主要是公路、水利、物流等服務國計民生的基礎設施。此外,險資亦有通過直接股權投資和出資基金投資到當地企業中,但如深圳市以引導基金與險資機構共同設立股權基金投資到當地基建和基金的“險資入X”形式仍較少,深圳這一創新模式值得各地去探索實踐。
各地這麼大力招攬險資,除了看到它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外,與國家政策脫不開關係。
2022年以來,國家出臺各項政策從多個方面鼓勵險資入市,發揮長期資金優勢,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建設,服務實體經濟,在一定程度上引導了各地市積極爭取險資支持當地經濟轉型升級。
雙向奔赴,險資亦有需求
雙向奔赴從來不能只是一方自說自話,在各地政府爲險資使出渾身解數的時候,險資同樣給予了積極迴應,畢竟險資對於投資亦同樣存在訴求。
險資“資產荒”一詞,似乎說了好多年。險資通常具有較長的投資期限和穩定的資金來源,但在市場中,長期且高收益的優質資產相對稀缺。險資需要找到能夠匹配其負債端期限的資產,以確保長期的償付能力和收益穩定性。然而,市場上現有的資產往往期限較短,無法滿足險資的長期配置需求。且當前利率中樞下行,全球利率水平持續走低,導致債券等固定收益類資產的收益率下降,這直接影響了險資通過傳統固收產品獲取穩定收益的能力。在低利率環境下,險資需要尋找新的投資渠道以保持其投資組合的收益性。
而在監管層面,隨着“償二代二期”規則的實施,保險公司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及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這會直接影響險資開展新的投資。尤其在未上市股權投資層面,償二代二期將其風險因子從原來償二代一期的0.28上調爲0.41,雖然在2023年9月,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佈的《關於優化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標準的通知》又將其調低爲0.4,但仍遠高於償二代二期實施前的標準,這會導致險資在投資時佔用更多資本,拉低其償付能力充足率。因而,險資在出手股權投資時會更加謹慎,對投資標的設置更高要求。
據CVSource投中數據,2024年險資作爲LP出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事件僅27起,遠低於去年同期的71起。
那麼各地招引險資投資的重大項目、基礎設施項目對於險資來說,或許是一類難得的優質資產。因其不僅項目週期相對較長,匹配險資長期資產配置需求,而且投資門檻一般較高,屬於地方政府掌控的優質項目,投資後大多都能產生良好的現金流回報,對險資來說投資風險相對較小,匹配其追求穩健回報的特性,以增厚投資收益。
尾聲
險資與地方政府的雙向奔赴,實際上是一場雙贏的合作。但在當下各地政府競相招引情況下,如何保持險資與政府的良好持續互動,或許需要雙方共同深化和創新合作模式。而隨着政策的支持和放開以及市場的成熟,未來險資的投資力度或還能進一步增強,爲地方政府實現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和長期可持續發展帶來新的機遇,也將助力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強國建設的宏偉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