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光伏行業“大魚吃小魚”:通威股份50億元收購原全球第五大電池廠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曹恩惠 上海報道

在本輪光伏產業週期性調整中,“大魚吃小魚”的現象率先在電池片環節出現。

8月13日晚間,通威股份(600438.SH)發佈公告稱,該公司擬與潤陽股份、上海悅達新實業集團新能源有限公司等潤陽股份相關股東、江蘇悅達集團有限公司簽訂《增資意向協議》,在公司完成對潤陽股份盡職調查以及審計、評估工作,並與各方達成正式增資具體方案後,將以自有或自籌資金向潤陽股份現金增資,同時現金收購江蘇悅達集團增資10億元所取得的潤陽股份股權。

上述交易合計將取得潤陽股份不低於51%的股權,總交易金額不超過50億元。這意味着,若交易順利完成,潤陽股份將成爲通威股份的控股子公司。

受上述消息的影響,8月14日,通威股份股價一度高開,盤中漲逾4%。

根據行業機構InfoLink Consulting的數據,通威股份、潤陽股份2023年度均爲全球前五大光伏電池片出貨廠商,這使得兩家光伏電池片企業之間的股權併購交易備受業內關注。

那麼,潤陽股份爲何淪落“易主”?通威股份控股潤陽股份是接了“燙手山芋”還是精準抄底?

潤陽股份競爭力有所下滑

作爲國內第一梯隊的光伏電池企業,潤陽股份自IPO失利後,其經營壓力持續加大。

令人惋惜的是,潤陽股份距離上市只差臨門一腳。2023年6月29日,該公司申報創業板IPO獲得證監會同意註冊的批覆,批文有效期12個月。但一年後,潤陽股份遲遲未發新股,由此該公司首發上市落空。而按照原計劃,潤陽股份擬通過IPO募資40億元,用於年產5萬噸高純多晶硅項目、年產5GW異質結電池片生產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項目。截至目前,該公司已經建立了5.5萬噸工業硅、13萬噸多晶硅、7GW拉晶、10GW切片、57GW光伏電池和13GW組件產能,並適當佈局部分光伏電站業務。

潤陽股份最新公開的財務數據截至2023年一季度,根據財報,該公司當期實現營業收入61.33億元,同比增長46.62%;實現淨利潤10.18億元,同比增長230.64%。但這也是光伏電池廠商享受行業高景氣度紅利的末期,自2023年三季度起,光伏電池片價格走弱。

當前,光伏電池片環節也是產業鏈失血比較嚴重的製造環節之一。自2023年第四季度以來,國內光伏電池片價格已經嚴重縮水——截至8月份,P型電池片和N型TOPCon電池片(182mm、210mm尺寸)最新成交均價都爲0.29元/W,降幅超過54%。

值得注意的是,在InfoLink Consulting最新榜單中,今年上半年,潤陽股份電池片出貨量跌出前五。該機構指出,潤陽股份自2019年以來穩居全球電池出貨排名前五,並曾連續三年保持榜單前三。但“今年上半年,面對行業情勢的動盪與行情波動,出貨量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下滑,雖未能排進前五,其出貨數據依然與前五廠家非常接近。”

潤陽股份出貨排名下滑,折射出該公司不僅遭遇了行業週期性的整體衝擊,且在競爭洗牌中還被友商超越。一位光伏產業分析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潤陽股份在目前主要光伏電池廠商中,屬於P型切N型產能節奏較慢的一家,這使得在它在於友商的N型電池片出貨中落於下風。”

“今年在技術迭代的過程中,那些甩開老舊產能的包袱、持續創新研發的廠商將會獲得更好的市佔率。”InfoLink Consulting分析稱。

事實上,潤陽股份也是在本輪光伏產業週期中被地方國資扶持的典型企業。截至今年8月,上海悅達新實業集團新能源有限公司、鹽城元潤新能源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合夥)分別持有潤陽股份19.48%、11.13%股份。其中穿透股權後,上海悅達新實業集團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便爲鹽城市人民政府。

但在當前產業寒冬之下,已具規模的潤陽股份若要重新激活盈利能力,必然需要外界的“大輸血”。根據財務數據,在產業盈利狀況較好的2023年一季度,潤陽股份自身的資產負債率已經高達78.62%。

通威股份爲何甘當“白衣騎士”

通威股份擁有全球最大的硅料、電池片產能。截至目前,該公司已經形成了年產能95GW光伏電池、75GW光伏組件以及45萬噸硅料。

但該公司電池片出貨量也遇到一定壓力——2023年,該公司登頂年度全球光伏電池出貨量最高之位,但今年上半年,其在InfoLink Consulting的榜單中跌至第三位,被中潤光能和捷泰科技(鈞達股份子公司)所超越。

不過,通威股份出貨量下滑也因自用規模增大。InfoLink Consulting表示,通威股份“因持續深耕組件環節,上半年(電池片)自用比例提升至六至七成。同時,位於多地的基地產線也在進行 PERC 項目改造。由於這些因素,上半年對外出貨量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近些年來,通威股份在光伏製造業務上的戰略已然清晰。在坐享上游硅料和中游電池片的出貨紅利後,該公司正式宣佈進軍組件領域,與隆基綠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晶科能源以及阿特斯等光伏組件廠商相聚在牌桌上。

可以肯定的是,通威股份在組件領域的發展十分迅速:2024年上半年,該公司組件出貨量躋身全球前五,出貨規模超過10GW。然而,在一體化模式的引導下,隨着通威股份未來組件出貨量逐漸提升,其光伏硅料、電池片的自用量也將水漲船高,外銷量將“此消彼長”。

因此,入主潤陽股份後,標的公司的光伏產能有望形成補充。“本次交易將有利於充分發揮公司與潤陽股份的產業鏈協同效應,進一步鞏固公司在高純晶硅、高效太陽能電池和組件等核心環節的市場佔有率。”通威股份在公告中認爲。

此外,潤陽股份的海外產能或幫助通威股份補“短板”,這一點通威股份在公告中也予以承認。據悉,潤陽股份目前在美國、泰國、越南等部分海外市場建設了一定的產能,且能滿足海外市場溯源要求。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還注意到,今年7月,潤陽股份總裁唐駿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潤陽股份在海外電池產能超過11GW,在美國、印度等市場仍然有穩定且良好的表現。”

充當“白衣騎士”的通威股份,用不超過50億元的交易總價獲得潤陽股份不低於51%的股權。這意味着,標的企業的估值已經不足百億元。參照目前已經在A股上市的光伏電池廠商市值——愛旭股份、鈞達股份最新市值分別爲158億元、94億元——通威股份對於潤陽股份的估值與行業水平基本相當。

值得一提的是,通威股份在這樁併購交易上還佔有主動性。在通威股份確定增資方案前,由鹽城市人民政府實控的江蘇悅達集團將先期增資10億元獲取潤陽股份對應股權,而待增資方案確定後將由通威股份收購悅達集團的增資投入。“這一交易的設置一方面給了潤陽股份在獲得通威股份正式注資前的過渡空間,另一方面也算是一種背書,或者‘擔保’。”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實際上,通威股份與鹽城也頗有聯繫。

2022年9月,通威股份曾發佈公告,計劃在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建設年產25GW高效光伏組件製造基地項目,該項目固定資產投資約40億元。通威股份2023年度報告顯示,在報告期內,該項目已經處於完工狀態,累計總投資金額爲56.8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