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之王,索尼憑什麼?
今年美利堅的一聲槍響,不僅助力懂王坐上總統寶座,也讓索尼腳踩着佳能和尼康等同行,站上了輿論的風口。
普利策獎得主下場帶貨,讓大家見識了索尼在專業市場的硬實力。
今年6月,索尼在全球無反相機的銷量位居榜首:
在全球數碼相機市場,索尼的銷量也是穩居第二,並且一次次衝擊着老大哥佳能的寶座。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和佳能、尼康、賓得這些老牌相機廠商不一樣,索尼在相機領域就是個後來者,一度被這些老前輩摁着頭打。
但如今,索尼是如何巧妙逆襲的?
讓天下沒有好割的韭菜,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探索無反之王索尼相機異軍突起背後的商業故事。
1
索尼之所以能夠逆襲,很重要的一點,是它抓住了數字攝影的機會。
是的,以手機爲代表的數字攝影浪潮不但沒有擊垮這些老廠牌,反而讓它們藉助數字技術完成了專業設備的小型化。
重新抓到了機會,和手機攝影錯位競爭,找到了自己的生態位。
突破口,就是微單相機,也即無反相機市場的先機。
索尼如今的江湖地位,正是憑藉微單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時間拉回2006年,這一年,索尼收購了老牌影像公司柯尼卡美能達的相機業務,拿到了單反相機的入場券。
是的,那個時候,索尼還有一個單反夢。
不巧的是,彼時,佳能、尼康和賓得等老牌廠商已經在單反相機市場大肆廝殺。
作爲一個年輕後輩,索尼雖然也推出了多款單反相機,比如索尼α100、α700等,但在沒有明顯技術優勢,也缺少鏡頭積累的情況下,始終沒法和佳能等老前輩抗衡。
痛定思痛。
在單反相機市場掙扎了4年之後,索尼終於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減少單反業務,轉型衝擊微單相機市場。
站在上帝視角,我們都知道,索尼賭對了。
但是在當時很多人看來,這個決定不亞於大D說要搞個新和聯勝。
畢竟,那會微單相機還屬於一個非常小衆的市場。
而且彼時單反相機一直“統治”着專業相機領域,在很多人看來,微單相機,那完全屬於低端機型。
再加上,從單反相機切換到微單相機,意味着原有的鏡頭羣很有可能會報廢,還得從新梳理相機生產線......這個工程量和成本就不是一般大了。
種種原因,導致那些老牌相機廠商在微單相機領域的進展非常緩慢。
而這,恰恰給了索尼這個小年輕翻身的機會。
2010年,索尼推出了它心心念唸的微單相機——NEX-3和NEX-5,也就是俗稱的奶昔系列。
簡單科普下:
和單反相機相比,微單相機由於不需要內置反光板和五棱鏡等複雜的光學元件,所以體積通常更小,並且更加輕便。
甚至由於結構上的優勢,可以實現一些單反相機難以做到的功能,例如微單相機內置的5軸防抖技術,可以減少手持拍攝時的相機震動,提高照片或視頻的清晰度。
而單反相機因爲本身複雜的機械結構,想實現類似的防抖功能會更加困難。
這個就是更後面的功能升級了,我們以後有機會再細講。
總而言之,索尼抓住了電子化的機會,降低了相機的體積和重量。
靠着輕便、小巧的優勢以及較爲時尚的顏值,NEX-3和NEX-5很快吸引了一批用戶。
但是,作爲索尼的試手作品,它們距離專業的單反相機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所以,佳能、尼康們在看到索尼跑去折騰微單相機,這個全新的相機品類之後,雖然有點慌,但也沒那麼慌。
轉頭繼續跑到單反相機市場打架去了。
於是,索尼開始了它的猥瑣發育,2013年,索尼更是一口氣發佈了兩款全畫幅微單:A7和A7R。
在同行們沒反應過來的情況下,微單直接進入了全畫幅時代。
這意味着,微單相機已經有資格挑戰單反相機的統治地位了。
只不過,當時微單相機的整體技術還不夠成熟,A7和A7R仍然有不少缺陷,比如對焦經常對不上主體,握持感差,續航拉跨等等。
同行們懸起來的心,又一次悄悄放下了。
而這中間的時間差,已經足以讓索尼進行無數次的技術迭代,構建自己的護城河了。
2
搶佔先機只是索尼得以逆襲的第一步。
實際上,在微單相機領域,索尼並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在它之前,松下和奧林巴斯都已經推出過微單相機。
但索尼憑什麼能夠快速發育起來呢?
很重要的一點,它們對於微單相機投入的資源和定位不太一樣。
索尼是真的把寶壓在了微單相機身上。
所以它在先天優勢不足的情況下,依然把手頭所有的資源利用到極致,去填補自己的短板。
比如說,鏡頭。
在推出第一代E卡口微單相機NEX-3和NEX-5之後,索尼原先用於單反相機的A卡口鏡頭,由於法蘭距及電子接口等的差異,其實已經不通用了。
這就給索尼當時本就不豐富的鏡頭羣雪上加霜。
問題是,在收購柯尼卡美能達相機業務之後的幾年時間裡,索尼已經積累了一大批A卡口鏡頭。
如果能夠把這些存貨利用起來,那索尼不但可以再掙一筆,而且還能彌補自己和佳能們在鏡頭羣方面的差距。
於是,在NEX-3和NEX-5推出不久,索尼很快就推出了第一代轉接環技術,讓A卡口鏡頭能夠適配E卡口的NEX系列相機。
不僅如此,索尼還做了非常雞賊的一點——
那就是開放自己的鏡頭卡口協議,允許第三方鏡頭製造商爲索尼相機生產兼容鏡頭。
要知道,那會像佳能這些老牌相機廠商已經擁有非常豐富且成熟的鏡頭羣,包括EF鏡頭、EF-S鏡頭等等,基本上能夠滿足從普通用戶到專業攝影師的各式需求。
憑索尼自己的產能和技術實力,是很難在短時間內超越它們的。
但是通過和騰龍以及蔡司等廠商的合作,索尼迅速豐富了自己的鏡頭生態,漸漸擁有了和佳能們一戰的實力。
3
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技術”問題,索尼也沒落下。
前面提到,索尼直到第一代全畫幅微單A7和A7R推出時,對焦技術仍然不大行。
但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索尼雖然可能沒學過這句裝逼必備語錄,但行動上還是一致的。
背地裡一直琢磨着怎麼把對焦技術給提升一下。
所以當佳能和尼康們在單反市場打成一片的時候,索尼早已經悄悄將自己的對焦技術迭代了無數個版本:
像是相位檢測對焦、眼部對焦、全像素對焦乃至AI智能芯片的引入等等。
像前段時間爆火的A9M3,都已經迭代到759個相位檢測自動對焦點了:
沒有人比索尼更懂猥瑣發育。
而且,索尼不光自己埋頭苦幹,有時候,也會和別人交換一點小專利。
比如Aptina,這家知名的CMOS成像公司就曾和索尼達成過專利交叉許可協議。
靠着這一步步的積累,索尼漸漸在相機的自動對焦、防抖以及圖像傳感器等技術方面跑到了第一梯隊。
而且大家也看到了,這些年,雖然有很多人經常吐槽索尼刀法精湛,但這一刀刀下來,索尼從相機到鏡頭的生態已經變得極其豐富。
從入門級APS-C畫幅a6000系列,到全畫幅速度旗艦機型α9系列,以及主打視頻創作的ZV系列等系列相機。
再加上從GM系列到G系列、E系列,以及騰龍、適馬等大量副廠鏡頭。
索尼漸漸活成了曾經羨慕的佳能們的樣子。
而這些,恰恰是其他廠商很難跨越的一道護城河。
4
另外,這些年智能手機技術飛速發展。
不僅極大地降低了內容創作的門檻,讓視頻內容消費迎來了爆炸性增長,而且比較反直覺的是,它還進一步推動了專業設備的消費。
雖然手機如今經常會被拿來和相機做比較,並且它的攝影能力也確實在一步步向相機靠近,拍照和錄像功能變得越來越好用。
但俗話說,底大一級壓死人。
不可否認的是,一旦涉及到更加專業的領域,或者對畫質有更高要求的情況下,相機依然是很多人的最終選擇。
起碼在目前,微型化還是兼顧不了高品質。
很多人覺得手機是在壓縮專業相機的市場份額,但是另外一個層面,手機移動互聯網衍生出網紅經濟其實帶動了整個攝影器材市場的繁榮。
它倆最多屬於“相愛相殺”。
這是索尼得以飛速發展的另一面。
只不過,這一點並不足以讓索尼們放鬆警惕。
這些年,不少手機廠商也會和專業相機品牌合作。
比如小米和徠卡,OPPO與哈蘇等,智能手機與專業攝影器材之間的界限正在逐漸模糊。
這既是它們彼此的機遇,但對於傳統相機品牌來說,未來,也會是一個不小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