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宗海/駐美代表處更名「臺灣」?「正名」議題難有進展
▲ 美國有78位衆議員支持「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改名爲「臺灣代表處」。(圖/Taiwan in the US FB)
美國衆議院外交委員會共和黨首席議員麥考爾、亞太小組共和黨首席議員遊賀等78位衆議員,在今年12月17日聯名致函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認爲以「臺北」之名做爲臺灣駐美辦事處的正式名稱,無法確實反映美國與臺灣的實質關係,因爲美國與臺灣的交流,不僅限與臺灣首都的官員,也與其他地方政府與人民也有往來,因此「臺北」一詞無法確實反映雙邊關係內涵。
因此衆院78位衆議員呼籲國務院,應同意將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爲「臺灣代表處」。同時除了駐美代表處更名以外,在衆議員的致函中,尚包括了頒佈新修訂的對臺交往準則,以及要求籤訂美臺「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等內容。
如果再早追朔到2019年10月初,當時美國共和黨衆議院「中國工作小組」,在曾提出建議裡:已提到應允許駐美代表處改以「臺灣」爲名。
▲ 美國共和黨衆議院的「中國工作小組」,曾提議允許駐美代表處正名「臺灣」。(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事實上,在2019年5月原先與美國在臺協會對等的機構「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已獲更名爲「臺灣美國事務委員會」,在短短不到二年時間裡,再度引發「正名」事件,可以想像民進黨當局對這樣的發展,有寄予多大的期待。
就像外交部次長曾厚仁在12月21日立法院報告時,就證實「正名臺灣」的事件,確實是臺外交部努力方向,而且相關工作也都「正在進行中」。
其中臺灣有100多個駐外代表處正在接洽「正名」,是把「臺北」改成「臺灣」,這就是外交部努力目標,也是外交部努力的方向。
正名「太敏感」 曾厚仁發言後請發言人澄清
不過曾厚仁也不否認,「正名議題」有一定的敏感。前外交部長程建人也表示,美國衆議員的更名提議,可能有政治上的考量,他同時提出警告,臺灣駐外館處未來是否改變名稱,可能牽涉到外交問題,所以需要臺北與華盛頓的「政府之間」先達成共識再提。
果然,在曾厚仁承認「正名議題」會有一定的敏感性之後,就發現這股「敏感」的暗流就確實存在,當他的一句「正名工作正在進行中」,在出口不到一天後,就必須馬上要外交部的發言人出面來澄清,顯見有些話真的是不能說得太快。
發言人歐江安是在曾厚仁說話的第二天,就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奉曾厚仁指示,主動向外界澄清」。她說,這是長期努力的目標,這個努力是持續進行的,並不是指已經在進行這個案子。
▲ 臺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資料照/外交部提供)
但是自民進黨執政之後,「正名議題」一直是重大外交議題。在李大維擔任外交部長時,也曾就「更名」一事與美方溝通。
事實上,正名「臺灣代表處」是外交部的長期目標,而中期目標便是把名稱裡的經濟、貿易、文化等字眼去除,先確立代表處的「政府性質」。
我們可再發現在2016年,前國防部長蔡明憲曾經表示,當他在與美國前國安顧問葉望輝會見時,曾得到川普新政府會重新檢視美臺關係的訊息,尤其美臺官方交流可能會有突破,不只軍購,外交上也可以用適當方式,爭取將駐美代表處正名爲「臺灣代表處」。
然而,當整整4年過去了,「更名」一事,看來還是延宕4年未有進展。
▲總統蔡英文。(圖/記者林敬旻攝)
「正名」議題難容於大陸
可是,必須坦白的說,臺北也是有意藉助駐外機構的「正名」,來刻意凸顯出臺灣的「主權獨立」的性質。《上報》記者仇佩芬曾在2017年04月17日繼日本駐臺代表機構正名加入「臺灣」之後,引述一位資深外交官員的透露,臺北推動駐外辦事處及外國駐臺代表處正名,其目標也非外傳只將「臺北」改爲「臺灣」,而是去除名稱中經濟、貿易、文化等字眼,確立代表處的「政府性質」。
北京對臺灣的「正名議題」當然相當反彈,譬如說,臺灣駐斐濟代表處原來的正式名稱是「中華民國駐斐濟商務代表團」,現在就改爲「駐斐濟臺北商務辦事處」。近年來,北京頻頻向其邦交國表態,對使用「中華民國」或「臺灣」名稱的臺灣的外館,要求更名。從2017年起,臺灣駐在杜拜,約旦,尼日利亞,厄瓜多爾,巴林,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外館,名稱都陸續改名爲「臺北」,可以想像「臺灣」名稱也帶來給對岸覺得有凸顯出臺灣「主權獨立」的性質。
▲▼大陸官方立場是反對臺灣駐外機構「正名」,更要求自身邦交國「更名」臺灣駐外館處名稱。(圖/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所以,在北京官方的《2003臺灣對外關係》報告中,就提到「綜觀2003年臺灣當局的對外活活動,突出特點是『臺獨』本質的完全公開化」,而且也突出說明「在國際上凸顯『臺灣是臺灣,中國是中國』,二者互不隸屬,臺灣是『主權獨立國家』的分裂主張」。
那麼就更不必說,美國衆議院「正名臺灣」的信函,便是由華府遊說團體「臺灣人公共事務會」發起,而該團體自在美國成立以來,便以「鼓吹」和「遊說」美國政府與國會來支持「臺灣獨立」爲職志,可以想像到它在背後醞釀的動機。
熱門點閱》
► 陳一新/駐美代表處更名案 拜登新政府下難度提高
► 邵宗海/《國家統一法》已在研擬階段 從國臺辦發言人的迴應可知
► 英國變種病毒更致命?「二張圖」解釋歐洲各國爲何禁止英國航班
► 「紐籍機師趴趴走」事件何時落幕? 醫師揭「1/29」是關鍵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