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數字故宮作品扮靚600歲紫禁城

“你眼中的未來是怎樣的?在 5G 萬物互聯時代,站在科技人文的十字路口,從舊有的思考中,激發出新的創造力,正是我們對未來世界的探索方向。”浙江大學附屬中學高三學生金正宇的演講,帶來了滿滿的青春活力。12月12日,全國青少年創·造實踐活動暨2020年青少年文化科技論壇故宮舉辦。在擁有輝煌文明的古老國度,如何將現代先進科技同雄偉的古代宮殿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緊密結合在一起?“後浪”們展開了奇思妙想,他們帶來了利用物聯網、編程、三維建模技術製作的精美作品,以體現故宮文化價值歷史傳承。

浙江大學附屬中學高三學生金正宇在演講

這是文化與科技的激情碰撞,這更是一場歷史與未來的對話。此次論壇主題爲“大成之城生生不息——孩子手中的600歲紫禁城”,旨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指示精神,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教育。

據悉,早前,科技日報社故宮博物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推動科技與文化融合發展,加強交流合作,更好地講好中國故事、提升文化自信。此次論壇正是該合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科技日報社社長李平在致辭中強調,當前,一些顛覆性技術創新正在塑造新產業新業態,爲文化傳承和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文化與科技的深度融合,一方面需要我們不斷挖掘文化內涵,引導大家認識中華文明的深厚淵源、歷史脈絡、燦爛成就;另一方面也需要依託現代科技手段,激活歷史文化資源中的創新因子,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故宮博物院黨委書記、副院長都海江在致辭中表示,在文化與科技融合方面,故宮博物院始終堅持自主創新,不斷強化技術研發,利用科技手段提升遺產保護、展示傳播和服務觀衆的能力,積極轉變文化創作、生產、傳播、消費等方式,創造出大量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創新性成果。

主旨演講中,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朱鴻文具體分享了故宮博物院在館校合作及文化與科技融合方面的探索。“我們在利用科技手段保護故宮、呈現故宮、講述故宮的同時,也在挖掘故宮藏品中的科技元素,將文化與科技有效融合。”朱鴻文介強調,過去的紫禁城,從營建之日起就離不開科技的參與;今天的故宮博物院,也將繼續加強與科技的融合,真正把故宮建設成爲國際一流博物館,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典範,文化和旅遊融合的引領者,文明交流互鑑的會客廳

在“文明傳承少年說”青少年主題演講中,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考古文博王傲、浙江大學附屬中學丁蘭校區的金正宇和四川省南充市五星小學趙晨希等分別作爲大、中、小學生代表就現代科技與考古、站在科技與人文的十字路口、傳承文化美與放飛科技夢等主題做了分享。

論壇上,來自文博領域、科學界教育界新聞媒體的代表等共同發佈《智承文明倡議書》,推動傳統文化活起來、走出去。倡議書呼籲,攜起手來,珍視傳統,銳意創新、不忘初心、砥礪奮進,用科技傳承文明,以創新開拓未來,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本次活動上還頒發了2020年全國青少年創·造實踐活動的相關獎項,據介紹,此次實踐活動賽題設置以故宮藏品爲中心,引導參賽團隊通過各種技術手段,製作能充分展現故宮文化價值和歷史傳承的展示作品。下午同學們還參與了“我與故宮有個約”的主題體驗活動。

據悉,2020年全國青少年創·造實踐活動共有2000多支團隊,來自五湖四海,涉及27個省、市、自治區的近10000名學生參與此次實踐活動。最終,700多支團隊,2000多名學生脫穎而出,參加了11月15日的線上總決賽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