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再保險登記交易中心正式揭牌 再保險“國際板”再迎新進展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孫詩卉 上海報道

10月23日,上海國際再保險登記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在上海臨港正式揭牌。同時,登記交易中心第二批新規則同步發佈。自去年6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上海市人民政府宣佈上海再保險“國際板”正式啓動以來,上海國際再保中心快速發展。截至目前,已有18家保險機構的再保險運營中心入駐登記交易中心大樓,27家機構完成平臺註冊,累計登記保單、批單超3萬筆,保費規模約4億元。

臨港新片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專職副主任趙義懷在當天舉行的上海國際再保險會議上表示,目前上海全市1/9的規上工業產值在臨港,1/4的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在臨港,1/4的科技產業類重大項目在臨港,臨港已成爲上海重要經濟增長極和發動機。同時,臨港新片區也是國家推進金融開放創新的重要試驗田,再保險是中國加入WTO後最先開放的金融領域,在中國金融業高水平對外開放中走在前列,臨港新片區發展再保險業正逢其時、正合其地。

人保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裁張青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加快上海再保險中心建設,再保交易登記中心的發佈恰逢其時,管理和服務導向是首要任務。未來的核心問題是吸引更多的機構參與,突出集聚效應,通過講好中國故事來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吸引力,以及從服務角度來吸引全球再保公司的加入。

上海再保險“國際板”迎新進展

隨着上海國際再保險登記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的正式揭牌,以及中國財產再保險公司等首批專業再保險機構的正式獲批入駐,臨港再保險產業鏈的拼圖逐步補齊。

今年8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與上海市人民政府聯合發佈《關於加快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明確要求建設要素集聚、業務集中、交易活躍、規則完善的上海國際再保險登記交易中心(以下簡稱登記交易中心)。同月,新修訂的《上海市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條例》發佈,也從地方立法層面爲登記交易中心建設提供有力保障。時隔2個月,登記交易中心在2024上海國際再保險會議主論壇上“官宣”最新進展。

一是運營管理更加專業。《實施意見》明確支持上海保險交易所在臨港新片區設立專門子公司,對登記交易中心進行專業化運營管理。會上,上海國際再保險登記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將錨定構建機構集聚中心、業務交易中心、風險管理中心以及統一登記服務體系的“3+1”目標任務,切實履行服務交易市場運營、輔助監管、自律管理等職能作用,精準對接臨港新片區各類專項支持政策,有力提升登記交易中心服務效率、專業水平和安全性。

二是規則體系逐步健全。自去年首批四項配套規則發佈以來,登記交易中心第二批配套業務規則也於本屆大會正式亮相。在金融監管總局指導下,本批規則充分徵求市場意見,以促發展和防風險相統一爲原則,覆蓋跨境再保險、境內再保險業務,涉及業務管理、信息管理、席位管理等方面,推動市場運行更加高效、規範、透明。

三是市場活力持續迸發。臨港新片區國際再保險功能區建設自啓動以來完成多個首例首單。會上發佈的年度典型案例,包括首家國際分入保費規模超20億元人民幣(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再保險運營中心);首批專業再保險機構入駐(中國財產再保險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再保險運營中心、人保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首單實現場內全流程再保險交易(安盛天平財產保險有限公司上海再保險運營中心),一個要素豐富、業務集中、交易活躍的再保險生態圈已初步顯現。

中國再保黨委書記、董事長和春雷表示,將圍繞應對氣候變化、培育新質生產力、發展低空經濟和普惠金融等重點領域,打造具有中再特色的服務國家戰略產品體系。進一步完善中國再保上海(長三角)協同發展機制,發揮保險全產業鏈優勢,在平臺開發、交易規則與數據標準制訂、業務拓展、人才培養等方面,全力支持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

助力巨災風險管理體系再上新臺階

值得注意的是,會上,中國洪澇巨災模型2.0正式發佈,業內認爲,該模型是洪澇巨災風險量化工具建設的一大進展,將助推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巨災風險管理體系再上新臺階。

人保財險再保險部/上海再保險運營中心總經理李海棠在大會上表示,從“十一五”到“十四五”,我們整個巨災導致的經濟損失佔國民經濟的GDP比值,“十一五”期間是1%,到“十四五”是0.25%,變爲原來的1/4。同時,我國颱風損失的賠付率在穩定下降,沿海地區下降更加明顯。就整個市場而言,中國市場是相對穩定的,我們呼籲我們的再保合作伙伴,加強整體的合作,在中國更廣泛地參加業務,中國市場是大有可爲的。

事實上,無論是從全球範圍還是中國範圍來看,自然災害造成的鉅額損失已經成爲常態,而這對於再保險公司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中國財產再保險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王忠曜表示,近期,颱風摩羯對海南新能源產業的影響超出了最初的預期和模型預測,無論是陸上風電還是光伏項目都遭受了較大的損失。這對整個行業構成了嚴峻的挑戰。然而,在這一背景下,再保險業也迎來了發展機遇。通過提供巨災風險轉移與分散服務,再保險能夠爲前端保險公司以及政府和企業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慕尼黑再保險大中華區總裁(非壽險)常青認爲,在巨災風險管理方面,直保公司與再保公司的精誠合作是至關重要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中國並不缺乏巨災承保的能力,關鍵在於如何有效地促進直保、再保以及包括政府和其他利益相關方在內的多方協作,共同爲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

今年3月份,金融監管總局、財政部印發《關於擴大城鄉居民住宅巨災保險保障範圍 進一步完善巨災保險制度的通知》,對完善巨災保險制度建設,加快推動巨災保險高質量發展進行部署。《通知》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 一是擴展巨災保險責任,以城鄉居民住宅及室內附屬設施爲保障對象,保險責任在現有的破壞性地震的基礎上,擴展增加颱風、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二是提升基本保險金額,實現巨災保險基本保險金額翻番 。三是支持商業巨災保險發展,對於現有保障內容之外的保險責任和保障對象,中國城鄉居民住宅巨災保險共同體經成員大會同意,可以提供商業保險補充,充分滿足各地區差異化風險保障需求。

針對我國巨災保險保障體系建設,和春雷表示,中再將全力支持國家巨災保險保障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巨災保險頂層設計,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層次巨災保險保障機制,積極推動在國內發行巨災債券,持續迭代研發和推廣應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巨災模型。不斷強化再保險功能作用,豐富巨災保險保障形式,全面服務風險減量管理和防災減災救災體系建設,助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