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能源”業績首次下滑,新能源明年要踩剎車?
#來點兒乾貨#
三峽能源在12月22日發佈了個公告,董事長“王武斌”辭去了董事長等一系列職務,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王武斌是2021年3月底上任的,任期不到3年,算是比較短的。
公司沒有公佈具體辭職原因,理論上應該是職務衝突的原因。
因爲他同時還是三峽集團的高層,並且在今年4月份,升職成爲集團副總。
不過三峽集團有這麼個規定,集團副總不能長期兼任子公司董事長。
雖然“長期”是個什麼概念比較模糊,但是從“兼任”角度來說,將近3年似乎也確實不短了。
從成績上來看,三峽能源2021年海上風電裝機量全國第一,2022年進一步做到全球第二。
全球老大是丹麥的“沃旭能源”,這家公司上個月比較慘,因爲放棄了新澤西南部和北部的海風1號和2號項目,這可是超大項目,所以三季報資產減記284億丹麥克朗,差不多300億人民幣吧。
這是題外話,王武斌在任的這兩年多,貢獻還是比較大的,2020年和2021年業績快速增長,裝機規模更是節節攀升。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絕大部分國企央企,董事長這個位置誰來坐,其實沒那麼重要,因爲公司都有一套完整的運營體系,少了誰都無所謂。
所有崗位等於就是螺絲釘,各司其職按部就班的運轉下去就行。
只有極少數企業,確實因爲董事長能力非常強,以一己之力帶動公司高速發展,比如茅臺和招商銀行,就是典型的例子。
所以三峽能源換董事長這個事,我們知道就行,沒影響。
下面講講公司的具體情況。
一、公司
說到“三峽”,相信第一反應就是水電站。
三峽能源以前確實也是做水電的,在1985年由三峽實業和水利工程經營公司合併而成,一開始的名字也叫“水利實業開發公司”,在水利部旗下。
水利實業開發當然就是建水電站,現在裝機規模22萬千瓦。
主要水電站其實就3個,而且規模還不大。
最大的是雲南臘寨水電站,裝機規模12萬千瓦,也是三峽能源第一個水電站。
在雲南還有一個公養河水電站,裝機規模只有6.7萬千瓦,再加上一個寧德大港水電站。
後來到了2008年,重組併到了三峽集團裡面,反正都是做水電的,一家人。
但是這一年之後,正好是新能源的第二波浪潮,經過兩次的大起大落後,行業成熟了很多。
所以幾乎所有電力相關企業,都趁着第二波行業低迷時期,大舉進入新能源行業。
三峽集團同樣如此,總部拿着旗下子公司名單左看右看,覺得三峽能源不錯。
首先公司那22萬千瓦的水電對於總部來說,可以忽略不計。
然後有幾座小型水電站當印鈔機,也可以源源不斷產生現金流,正好用來嘗試新行業。
於是三峽能源就在這種背景下,承接了三峽集團的新能源夢。
集團給的支持也是很大的,錢、資源、業務全都給,所以從有據可查的2016年業績開始,一直到2022年,不管是年報還是季報,也不管是營收還是淨利潤,全都是正增長。
到了今年業績才首次下滑,原因後面還會講。
對於電力企業來說,業績其實還不是重點,核心是“裝機量、度電成本和上網電價”這三項。
裝機量決定了體量,這是生產工具。
度電成本決定了競爭力,這是生產成本。
上網電價決定了利潤,這是生產鈔票。
我們先來看三峽能源的裝機規模,水電肯定是不會有增長的,主要是光伏和風電,當然還有儲能。
1、光伏
截止到2023年上半年,公司太陽能累計裝機規模1090萬千瓦,主要分佈在青海、新疆、山西和內蒙古。
三峽能源的光伏規模目前遠遠比不上風電,甚至比陸上風電都要少一點。
但是增長速度和潛力很大,比如我看到發佈人事變動公告的同時,還發布了一個併網公告。
這個項目可是全球最大的“沙戈荒”風光項目,總裝機1600萬千瓦,光伏800萬千瓦,風電400萬千瓦,火電400萬千瓦(改建),另外還有600萬千瓦時的儲能。
整個庫布其項目,分很多模塊,這次併網的就是其中的光伏治沙項目,也是全國單體規模最大的。
之所以叫“治沙”,看兩張圖就懂了。
上圖這個是俯瞰圖,面積非常大。
這個是細節圖,既種草還養雞,官方說法是“板上雙面發電、板下雙層生態、板間雙層養殖”。
除了種草,還種了藥材,除了養雞,還有牛羊。
平時給動物餵食,產生的糞便就給植物當肥料,簡稱“畜禽草耦合”技術,真是治沙的好辦法。
僅僅這個200萬千瓦的光伏項目,每年就能輸出41億千瓦時的電量,如果1200萬千瓦的風光項目全部併網,那就是240億千瓦時的綠色電能,等於是一臺超大型印鈔機。
而且整個項目有800萬千瓦的光伏,意味着過不了多久,公司的太陽能裝機規模就會翻倍,所以說他的光伏增長速度和潛力都很大。
重點是今年的光伏成本大幅度下降,這個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看懂光伏行業》有詳細分析。
現在組件價格已經低於1元/瓦,N型價格區間是0.943元/瓦~0.992元/瓦,P型價格區間是0.938元/瓦~0.965元/瓦。
光伏行業捲成這樣,上游公司賺錢很難,但是這對於下游的光伏電站建設,無疑減少了大量成本。
突然想起前陣子看到一個採訪,某電力企業的高層說:
我們是不希望看到上游產品價格競爭這麼激烈的,我們更希望他們有利潤,才能更多的投入研發,以及提供更好的售後服務,所以我們絕不會以價格爲導向,選擇供應商。
我當時就驚歎,真良心啊,要是所有電站運營商都這樣想,那光伏價格是不是就不會這麼慘了?
當然,是我太天真了,我看了該公司的項目招標公告,結果......你懂的!
三峽能源除了上面這個庫布其項目外,還不得不說一下他的格爾木光伏項目。
這個項目裝機量其實不大,只有50萬千瓦,但這是國內首個大型平價上網光伏項目,這個意義就非同一般了。
因爲在此之前,光伏成本太高,離不開補貼或者扶持,沒法平價上網,否則鉅虧。
而這個光伏項目當時的平均上網電價是0.316元/千瓦時,正好比當時的火電上網價格大概低0.01元。
小小的1分錢,開創了光伏平價上網的先河。
也就是從2019年開始,光伏正式成年,慢慢的不再依賴政策,這也是近幾年行業發展速度這麼快的原因。
另外一個值得稱讚的是青海海南、海西基地 210 萬千瓦光伏光熱項目,這也是三峽能源的首個光熱項目。
這個項目2021年10月15日開工,這是當時的開工儀式現場。
項目分爲兩塊,一塊是海南基地的總裝機規模100萬千瓦,其中光伏裝機規模90萬千瓦,光熱裝機規模10萬千瓦。
另一塊是海西基地總裝機規模110萬千瓦,其中光伏裝機規模100萬千瓦,光熱裝機規模10萬千瓦。
可能很多人對“光熱發電”不是很熟悉,因爲目前整體規模比較小。
其實原理也很簡單,有個東西叫“聚光器”,可以把太陽光聚焦並且反射到“吸熱器”上,吸熱器吸收太陽光後,就能轉化爲熱能,到了這一步就類似於火電了,比如可以加熱水產生蒸汽,然後就可以驅動發電機。
因爲這個東西很麻煩,本質上其實就是火電站,只是把燒煤產生熱量變成了吸收太陽光產生熱量。
好處當然也是屬於清潔能源,但是成本比較高,所以裝機量目前還不大,到2022年累計裝機量才59萬千瓦,還比不上一個中型光伏電站。
所以現在很少單獨建光熱電站,但是可以在光伏電站裡面加一點,可以提高新能源的“消納”佔比,因爲陽光普照之下,光伏面板並不是吸收全部光能,所以有補能的效果。
這個青海的光伏光熱項目每年大概能發電50億千瓦時,也是三峽能源目前“唯二”裝機超過200萬千瓦的光伏項目。
2、風電
風電分爲陸上風電和海上風電,之前陸上風電很火,去年海上風電很火,還出現了搶裝潮。
我覺得風電的未來應該還是以海上風電爲主,兩個原因。
第一個陸上風電太佔地方,不管是風機的安裝,還是電纜的鋪設,規模越大佔地越多。
所以目前主要安裝在山脊上,我曾經跟蹤過一個風電項目的完整安裝過程,相對於光伏來說,是真的很麻煩,首先運輸就不方便。
第二個是海平面沒有阻擋,所以正常情況下離岸海風一般比陸風要大一點,然後更重要的是風速更穩定,很少有靜風期,所以發電時間更長。
不過海上風電的施工難度大,施工成本也高,對設備要求也更高,比如密封性、防腐蝕性、抗颱風等等。
從上圖這個詳細對比來看,海上風電前期成本高,但是後期收益更大,各有優缺點。
截止到2023年上半年,三峽能源陸上風電累計裝機量1100萬千瓦,不過單體規模都不大,遠比不上光伏。
這也是光伏和風電典型的區別,建一個光伏電站,只需要選擇一塊合適的地皮,可以密密麻麻鋪滿光伏面板。
但是風電不行,區域跨度很大,而且單個項目都很小。
比如三峽能源的雲南彌勒西風電場,這可是國內單體容量最大和西南地區裝機規模最大的山地風電項目,其實裝機規模也就55千瓦。
我記得這個正好是“金風科技”全球風電裝機量突破1億千瓦的項目。
這個項目去年4月份開始建設,今年上半年已經全部併網,速度是真的快,好像是國內山地風電建設速度最快的。
項目由22臺5MW機組和66臺6MW機組組成,葉輪直徑191米,每年的發電量大概是14億千瓦時。
另一個相對比較大的是內蒙古四子王風電場,裝機容量40萬千瓦,在當時也屬於國內單體規模最大的陸地風電項目。
這也是陸上地形限制條件太多的原因,海上風電的體量就完全不是一個等級。
2023年上半年,三峽能源海上風電累計裝機500萬千瓦,佔了全國海上風電總裝機的16%。
別看這個規模只有陸上風電的一半,但是單體項目隨便拿出一個,都相當於好多個陸上風電場。
比如位於廣東陽江的海上風電場,裝機規模高達200萬千瓦,非常誇張。
這可是國內首個“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項目,也是亞洲最大海上風電場。
這個項目2018年開工,2021年12月全部併網,非常不容易。
上圖是我在陽江市官網上截圖,數了數創下13項紀錄。
主要是這個項目做了一個很好的海上風電集中規模化的樣本,一共有315臺海上風力發電機組,還有4座海上升壓站。
別小看這4座升壓站,這可是海上風電的“心臟”。
每一臺發電機組發出的電能,都會通過海底電纜彙集到升壓站,然後把電壓從35千伏升壓到220千伏,再通過海底電纜送到集控中心,最後併網。
就是上圖這玩意,技術含量非常高。
雖然陸上升壓站的技術早就很成熟,級別也更高,早就可以做到750KV以上的升壓站。
但是海上不一樣,條件相差太大,颱風、腐蝕、海浪、水霧等等環境,都是要克服的難關。
所以220千伏的等級放在行業內不算高,放在海上那就是亞洲最厲害的。
這個項目建成以來,已經發電超過70億千瓦時,遠超原計劃今年發電50億千瓦時,雖然投資規模大,未來也是一臺印鈔機。
廣東有着42萬平方公里海域以及超4000公里的海岸線,確實非常適合發展海上風電,僅陽江這一個地方,規劃的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就高達4000萬千瓦,這裡也是三峽能源非常重視的戰略要地,已經紮根了7年。
所以這也是未來公司主要的裝機增長來源之一。
還有同樣作爲海濱城市的江蘇,三峽能源表現同樣不錯。
比如位於江蘇如東的海上風電場,裝機量也有80萬千瓦。
不過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這個項目採用了±400千伏柔性直流輸電,這可是目前國內電壓等級最高、輸送距離最長的柔性直流輸電海纜。
因爲近海的海域面積畢竟有限,未來肯定是要慢慢往深海擴展的,那麼對於電纜的要求也會更高。
海上畢竟不像陸上,高壓線路塔隨便架,海上一般都是用海底電纜,電壓越高,距離越遠,對電纜的要求就越高。
比如江蘇大豐的H8-2海上風電場,也是三峽能源建設的,雖然裝機容量只有30萬千瓦,但是距離海岸長達72公里,這也是目前國內離岸距離最遠的海上風電項目。
三峽能源的其他海上風電項目還有很多,超過30萬千瓦的也不少。
雖然到今年上半年的總裝機容量只有500萬千瓦,但是等到年報的時候,裝機數據會給大家一個驚喜。
還有儲能業務這次就先不說了,講講公司的業績。
二、業績
三峽能源今年的業績不怎麼樣。
前三季度營收193億,同比增長10.8%,歸母淨利潤54億,同比下降11.9%。
營收增長主要是規模增大了,今年的光伏和風電併網增加了不少。
前三季度發電量40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4%,就算是第三季度,發電量也高達11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3%。
發電量多了,賣掉的電能自然就多了,所以營收就增加了。
但是利潤卻下降了,公司也給出了四個原因。
(1)由於新投產項目數量和電源類別變化等影響;
(2)2022年投產裝機今年陸續轉固,折舊及運營成本均有所增加;
(3)2022年12月開始發電企業計提安全生產費,營業成本同比淨增加;
(4)參股企業盈利水平波動,投資收益同比下降37%。
這四個原因可能很多人看不懂第一條,公司的原文表述是: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 15 號》試運行收入計入營業收入,按會計準則要求匹配直接相關成本後,試運行收入產生的利潤貢獻同比減少較多。”
關鍵詞就是《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 15 號》這個文件。
這是2021年年底財政部發布的一個文件,是專門規範會計數據統計口徑的。
這個解釋文件對三峽能源最大的影響主要有兩點,一個是固定資產,另一個是收入。
對於電力企業來說,最大的家產就是電站。
三峽能源資產總計2845億,固定資產就佔了1412億,還有454億的在建工程。
可以簡單的理解爲這將近兩千億的資產,都是電站,而且很快就會超過這個金額。
這麼龐大的資產,每年折舊都是一大筆錢。
但是電站剛建好,處於試運營階段,是不計提折舊的,之間會盡可能的拖,後面隨着項目驗收或者可使用狀態後,就應該馬上轉固定資產,就要開始折舊了。
根據這個文件,後面新建的電站,在試運營期間產生的收入,算當期營收,不再抵扣工程造價。
而且試運行階段產生的成本,也要算進當期的損益。
所以之前的電站在前期,都有很高的毛利率,等到了常規運營期,就會降下來。
其實前期的高毛利率是失真的。
所以自從這個文件之後,就不行了,電站從運行的第一天起,就接近常規運營成本。
而三峽能源正好這兩年裝機規模擴張最大,尤其是今年和明年,所以影響比較大。
可以理解爲之前是行業鑽了漏洞,對於真正健康的企業來說,到後面就沒什麼影響了。
這也是今年的毛利率大幅度下降的原因。
2022年一季報毛利率67.2%,中報65.5%,三季報61.4%。
今年三季報的毛利率就只有55.3%,下降了6個百分點,就是因爲改變了統計口徑,營業成本大幅度上漲。
從費用上來看,主要增長的是管理費用,裝機規模擴大這麼多,也算是比較正常。
不過淨利率的下降,還是讓公司的ROE跟着也下降了。
這也算是行業會計準則調整的一個轉型期,對電站巨頭的影響,我估計是2年左右,反正規模越大,技術越大,影響就會越小。
三峽能源這幾年的資本開支一直都是兩百多億,導致長期借款越來越高。
現在已經高達1233億,顯而易見,未來每年的財務費用不會少,至少30億以上。
後面繼續這樣擴張,資產負債率可能會比較長一段時間都維持在高位。
不過這也是電站的特徵,前期投入高,後期慢慢收錢還債。
不管是水電,還是光伏,還是陸上風電,一般真實使用年限都遠超折舊年限。
水電和光伏我之前分析對應公司的時候都講過,比如光伏的折舊是25年左右,但是用40年完全沒問題,因爲已經有40年以上的光伏電站。
海上風電不一樣,以前沒有這東西,世界上最早的海上風電站是丹麥1991年建的,而且規模很小。
歐洲以外的第一個風電場就是我們在2010年建成的東海大橋海上風力發電項目,才僅僅13年,完全沒有參考價值。
所以現在的海上風電場到底能運行多久,這是唯一的變量。
如果同樣遠超折舊年限,那就是印鈔機,如果不是的話,性價比就沒那麼高。
三、總結
在12月21日,召開了2024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對於明年的工作提出了9大重點任務。
其中關於新能源最核心的一點,是2024年全年風電光伏新增裝機約2億千瓦。
正好前兩天能源局發佈了今年前11個月的電力數據。
今年1~11月,全國新增風電發電裝機容量4139萬千瓦,新增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爲16388萬千瓦,也就是總共2億千瓦多一點點。
如果按照明年的目標,新能源裝機量相比於今年,要大幅度下降了。
前面我說等三峽能源年報出來,他今年的裝機量會給大家一個驚喜,因爲第四季度會有大量項目完工或者併網。
不只是三峽能源,多家電力企業同樣如此。
也就是今年的新能源裝機量,很可能達到2.3億千瓦。
如果是這樣,明年的新增裝機量,可能會下降13%。
當然具體是下調光伏,還是下調風電,目前還不得而知。
但是我覺得大概率是下調分佈式光伏。
這也是之前我講光伏行業,沒有講分佈式光伏的原因。
這東西確實好,但是有點尷尬,因爲沒法儲能,只能直接併網。
你要一個家庭的屋頂裝光伏面板很簡單,但是你要他裝一套儲能系統,那太難了。
而我們的電網已經到了沒法承受波動電力的程度,所以我覺得很可能是砍分佈式光伏。
那麼對於集中式新能源,不管是光伏還是風電,我覺得影響都不大,依然會以常規進度發展,不會過快,也不會過慢。
我做了下面這張《A股核心資產研究彙總》表,裡面精選了上百家優質的龍頭公司,並附數萬字的分析方法。
所有分析過的公司都會在上面這個表裡更新數據。
一起探索企業基本面的研究,收穫必然巨大。
小拇指,發財手點個贊......
#財經##股市分析##新能源##光伏##太陽能##風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