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三世上百作家致敬聶華苓

▲「百年文學趨勢─向愛荷華國際寫作班致敬」文學茶會中山堂光復廳隆重溫馨舉行,國內外大陸作家100多人齊聚,向聶華苓致敬。與聶華苓(右)有深交的白先勇與聶合影。(報系記者鄭履中攝)

作爲引領華人作家走入國際的重要橋樑,聶華苓女士爲「百年文學新趨勢──向愛荷華國際寫作班致敬」活動返臺,也讓臺、港、大陸上百位華人作家齊聚,藉由文學茶會與《三生三世》紀錄片,向她致敬。

茶會宛如團圓聚會

聶華苓自1967年與先生保羅.安格爾美國愛荷華大學成立國際寫作計劃(IWP)至今,共邀請120多國1200多位作家參加,昨日文學茶會宛如當時聶華苓家客廳大團圓,攤開來就是半個世紀的華文文壇側寫。現場一張張照片記錄着包括瘂弦、鄭愁予吳晟林懷民陳映真等人年輕時的青春勃發,40年後再聚首,瘂弦回憶:「在IWP維持的是身爲文化廣義的左派精神。」聶華苓調侃着呼應:「我們專門臺灣邀請左派,在大陸邀請右派!」

《三生三世》紀錄片中安格爾談起寫作計劃的構想時,問聶華苓:「誰出機票錢?誰知道這些背景作者會如何對待彼此?」而聶華苓一句話:「我們試吧!」促成至今長達45年的實踐。

跨越種族地域

來自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作家確實會起衝突,林懷民回憶:「一到IWP就看到埃及以色列作家互丟酒杯,但幾個月後兩人在機場卻能抱着哭。」

聶華苓與安格爾藉以文會友搭起文化交流橋樑,並於1977年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曾參與IWP的大陸作家格非說:「聶老師莫言蘇童王安憶這一代中國作家,開啓了與國際對話的窗,讓文學的力量超越民族、地域,而成就心靈的交流。」

1964年從臺灣到愛荷華,原本絕不再回來的聶華苓還是回來了,對她來說,流浪半世紀,回到開始寫作的臺灣,出版她幾十年浪跡生涯的《三輩子》是一種浪子歸宗,對所有參與過IWP的作者而言,聶華苓示範了一種寬大與包容的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