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頓貼餑餑熬魚 趙麗蓉的天津“如意”往事
她出生在瀋陽
卻以“我是寶坻人”自稱
她幾乎演了一輩子配角戲
在晚年的“大女主”角色
在春晚舞臺和大銀幕上
帶來了歡樂和人生感悟
自己也斬獲國際影后桂冠
她就是
趙麗蓉
1985年,趙麗蓉在寶坻影劇院演出《花爲媒》中飾阮媽。來源 天津圖書館
一個想起名字就能讓人眼前
浮現各種經典形象的大演員
日前,記者專訪表演藝術家趙麗蓉的入室弟子、76歲的評劇名家趙如意,聽她講述了師徒孃兒倆的往事,讓人不禁再次懷念這位曾經給幾代人帶來藝術享受的老人。
1991年的拜師現場,趙如意向師父趙麗蓉鞠躬。趙如意回憶說,當時,師父讓她唱一段,自己連忙說:“怕唱不好。”趙麗蓉笑着說:“唱得好,你還拜我幹什麼,不是爲了學嗎?”
1991年春節前,寶坻組織全國評劇名家薈萃演出,趙麗蓉在老家寶坻收下天津評劇院的趙如意爲徒。孃兒倆的首次接觸還得溯源到1986年。
頭一份“禮”是自己做的熬魚
趙如意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評劇演員,從小學習青衣,卻非常喜歡彩旦、老旦行當,最終也成爲承上啓下的名角。在天津,她從小就看過趙麗蓉的戲,並特別喜歡。
1986年,中國評劇院在天津的中國大戲院演出。演出後,趙如意由師哥王金章領着到後臺見到趙麗蓉。
趙麗蓉在《弄假成真》中成功塑造了“小白鞋”這一極具特色的評劇角色。資料圖片
“當時,駱玉笙先生也在後臺。趙麗蓉先生和我說起各種天津的風味,提到寶坻有貼餑餑熬小魚。”轉天,趙如意就做了熬魚、蒸了餑餑,送到當時劇團下榻的交通飯店。
趙麗蓉和新鳳霞演出的《花爲媒》。資料圖片
“趙麗蓉先生非常高興,還邀請隨行的新鳳霞先生一起品嚐。她說吃不慣飯店的飯,這熬魚做得太好了,是天津熬法。”趙麗蓉管趙如意叫“小如意”,趙如意表示希望拜師時,連馬泰先生都願意做見證。
但趙麗蓉卻拒絕了: “孩子啊,我初次見你,沒看過你演戲 、沒看到你學習的過程。這樣吧,我有三個兒子,沒有女兒,我就先認你做乾女兒。”
先有了母女的名分,兩人一直保持通信。
在側幕看了演出才收徒
1991年,全國評劇名家會聚寶坻。趙麗蓉到了以後就問“小如意”來了嗎。這一次,趙如意由天津名家六歲紅、李福安、劉小樓領着到趙麗蓉面前。
“她一看這陣勢,盯着三位先生問‘有事?’大家都樂了。”
聽到再次提出拜師,趙麗蓉說:“我只有‘半齣戲’,怎麼教孩子?”這是謙遜的表示,自己主要是演配角。
“就和你學‘半齣戲’。”李福安、六歲紅這樣說。趙麗蓉繼續問“孩子品質怎麼樣”,劉小樓“作保”:“我們從小看着她長起來的。”趙麗蓉說,要看看孩子的演出。“轉天,我演出的《花爲媒》中‘花園’一折,先生在邊幕看完後,認可了我。”
這是戲迷給趙如意發來一張“中國評劇名家演出盛會”的老照片,趙如意高興地說,這就是當年那場《花爲媒》的“花園”,“趙麗蓉師父就是看完這場演出,最終也從藝術上認可了我,同意收我爲徒的。”
寶坻政府部門相當重視,2月2日,一場盛大的拜師儀式在當地舉行。評劇名家、當地名人紛紛出席。
趙麗蓉收徒的顧慮
1988年,趙麗蓉首次登上春晚,表演小品《急診》,轉年,又演出《英雄母親的一天》,立刻紅遍全國。
《英雄母親的一天》,是趙麗蓉小品生涯中的經典之一。資料圖片。
趙如意很明白師父的顧慮:“師父一方面擔心,自己的行當是屬於半班戲;一方面,現在重心多在小品、影視劇,可能學生投師目的並不爲學評劇,即便收了徒,也沒時間去教……”
在人品和藝術雙重保證之下,趙如意的拜師成功,更顯得彌足珍貴了。
趙如意至今記憶猶新,師父趙麗蓉說,自己的第一個開門入室弟子,也是最後關門的弟子,還囑咐趙如意:“學我者生,像我者死。千萬別學我皮毛的東西,演戲要從心裡去演,不要演行當,要從人物出發。”
拜師會上的嘉賓簽名紀念,大家能找到趙麗蓉先生簽名在哪嗎?
當時有個紅綢子,到場嘉賓簽名寫得滿滿當當,趙麗蓉說:“我得籤個字。”趙如意說:“師父,您別簽了,都沒地方了。”趙麗蓉說:“我得籤,我得對你負責任,我既然認你了,我就得好好教你。”
演楊母摔下牀是無意中
1991年的寶坻評劇匯演,一直到過年。其間,趙如意買了一朵咖啡色的大花,綢子疊成的,上面鑲嵌着金銀線,在清唱時就讓師父戴起來:“您戴着好看。”
師徒倆的合影。
當時的趙麗蓉穿着大氣隨意且非常時尚,在演員中十分打眼,開口一唱《昨夜星辰》,立刻掌聲雷動。
正月十五過後,趙如意去北京探望師父。“我給她買了一件兔毛的大毛衣,還有菸酒點心。”趙麗蓉一見就樂了,說:“嚯,你這是把百貨公司搬來了呀。”
兩人的飯又是趙如意給熬的鯽魚,“我這有五糧液,咱娘倆喝一點?”於是,吃着天津熬魚喝着酒,兩人聊到很晚。
“她和我說了身世。包括學藝經歷、婚姻以及早逝的女兒……”趙如意相當感慨,“我才知道,師父的經歷也是非常坎坷的。”
趙如意也問了藝,《楊三姐告狀》裡楊母從炕上摔下來是如何創作的,師父說,其實就是拍戲時,無意中從牀上摔下來了,被導演看到了說“太好了”,從此就有了這個固定表演。
趙麗蓉曾總結這段表演
楊母正在注意力非常集中地聽他二人對話,揪着心怕他們鬧起來,被這突然地一響,嚇了一跳,就從炕上摔了下來。
上世紀八十年代與谷文月演出的《楊三姐告狀》。舞臺版截圖。
我認爲這就是所謂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動作,是劇情發展的必然結果,因此顯得自然可信。而演員的心裡千萬不能是等着要從炕上摔下來,如果等着表演那就太假了。
電影《過年》裡的“真”與“假”
之前,黃健中導演邀請趙麗蓉出演《過年》,她覺得李保田、葛優、丁嘉麗等都是大腕,有意回絕,但趙如意鼓勵她“你一定要嘗試一下”。
接了本子後,趙麗蓉還讓徒弟幫着對詞。“她問我,老頭子拿一個碟子盛着人民幣‘該是什麼心情’。”趙如意當時說,就應該像阿崎婆(日本影片《望鄉》中的主角)一樣,看着錢又哭又樂,師父當場給予肯定——太對了。
據說當時拍攝時,氣溫達零下二十幾攝氏度。有一場戲需要趙麗蓉露着後背拔火罐,導演決定找個替身演員,趙麗蓉堅決自己拍攝。拍完後,她大病一場,落下肺氣腫。
電影《過年》斬獲國內外數項大獎,趙麗蓉獲得第四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在評劇舞臺上的配角,斬獲國際影后桂冠。
趙麗蓉告訴趙如意這個消息時,直說要感謝當時擔任評委的謝晉給投的關鍵一票。
“師父說她得到這個消息時,自己還不信,就掐了自己一下,還真疼。看來不是做夢,是真的。”趙如意要看一下那個獎盃,居然只是一個半尺不到的“小豆芽”,“我對師父說,別看就這麼小,可是個寶貝。”
趙麗蓉還告訴她,自己沒有去東京領獎,卻有人言之鑿鑿地說她甚至開車到了飛機場,“這是假的”。
臨終前有這些囑託
一次從臺灣演出回來,趙麗蓉給趙如意帶回一個小表,自己買了保溫杯和眼鏡,“她可喜歡這副眼鏡了。後來她有張經典的照片,就是戴着這副眼鏡,還有脖子上那串孩子給買的珍珠項鍊,在去世前,她囑託要和她一起入土。”趙如意回憶。
師徒合影。採訪中,趙如意幾度哽咽。師父嘮的家常、傳藝的囑託,言猶在耳。
天津評劇院排演《狗不理傳奇》,趙如意擔當慈禧一角,非常忙碌,也是在演出期間,她從中國評劇院來給她化妝的老師口中得知師父得了肺癌。趙如意慌忙去北京探望,看到師父頭一眼,就哭了。“她做完化療,頭髮都沒了,戴着個小格帽子。”
趙麗蓉還一直安慰徒弟:“別哭,我這不挺好的嘛。”她還問了趙如意家裡人都挺好,嘆了口氣,指着腦袋說:“這裡也有了。”這是擴散了。
趙麗蓉問了問趙如意,天津的鮮靈霞等是“怎麼走”的,還說自己前些天想吃肥肉,花硯茹給她送來了,又囑託趙如意作爲彩旦演員“太難了”,既要有彩兒,又得不奪戲,還要演出自己的水平,就是在清唱時,也得有咱一席之地。
“老太太這是看得太明白了。”趙如意抱着師父大哭,師父繼續說,“不要演行當,要演人物,這很關鍵。”對於趙如意的一些心結,她還安慰道,只要把藝術作品給觀衆看到,“人家問了這是誰演的,才能記住你。”
趙麗蓉囑咐徒弟走向影視
趙麗蓉告訴趙如意,一定要走向影視。
原來,趙麗蓉之前曾和趙如意提及,自己看過電視播放的相聲TV,說裡面有個老太太在《改大褂》和《三棒鼓》裡演得特別好。“那其實就是我啊,最早是鄭天庸鄭老師約我演的。”
趙如意在相聲TV《改大褂》和《三棒鼓》中的形象。
但趙如意又覺得師父可能說的是別人,就沒應聲。有一天,趙如意突然接到師父電話:“快,打開電視,又演了。”趙如意一看,確實是自己:“師父,這就是我啊。”哈哈,趙麗蓉誇獎徒弟:“寶貝兒,你鏡頭裡太自然了。”
追思會上衆人的懷念
2000年7月17日,趙麗蓉去世。趙如意接到趙麗蓉二兒子盛大鳴的電話:“老孃走了。”她立刻趕往北京。跪在靈堂前,趙如意哭得昏天黑地。
“我第一次正式在天津拜見師父,她就是吃我做的天津餑餑熬魚。我就上北京的師哥家裡,給師父按照她最喜歡的天津口味熬了鯽魚,邊做邊哭,放在了師父的供桌上。”遺體在太平間裡化妝時,趙如意看着師父,心裡太難受了,“她被病痛折磨的,已經看不出原來的樣子了。”在八寶山開追悼會,前來弔唁的人如潮水一般,“可見我師父在觀衆心目中的地位。”
也是這一年,趙如意憑藉《狗不理傳奇》慈禧一角,拿下了優秀表演獎金獎,“這算我在評劇舞臺上對於師父的告慰吧。”
趙麗蓉去世當年,在天津舉辦了隆重的趙麗蓉追思會暨紀念演出。趙如意說,當時駱玉笙、馬三立、田華、馬泰、谷文月、陳佩斯、牛羣、鞏漢林、齊嘯雲等一百多位演藝界名流、觀衆代表、師父的親屬好友參加。
人民藝術家稱號她擔得起
趙麗蓉的生前好友馬三立,在追思會上說:“我喜歡她的戲,她也喜歡我的相聲。趙麗蓉在藝術上非常用功,藝德也好。 我希望青年演員要向她學習,只有這樣纔算對得起她。人民藝術家這個稱號她是擔得起的。”
圖爲電影《孝子賢孫伺候着》截圖。追思會上,陳佩斯哭着說往事,大家也哭着聽。
陳佩斯的一段回憶,讓趙如意非常難忘。“他說最初約師父演《孝子賢孫》,但劇中有老人穿上壽衣在棺材裡的表演,擔心我師父有忌諱,不會答應。結果,師父看過劇本爽快地答應了。”陳佩斯評價趙麗蓉不講報酬,只講藝術創作,是德藝雙馨的藝術家。
在紀念演出中,趙如意和戴月琴、王金章合作了《花爲媒》,和谷文月、王景明等合作了《楊三姐告狀》。“師父生前鼓勵我,演楊母‘高’着唱非常正確,她年輕的時候就是高着唱,定要創造出自己特別得心應手的角色,千萬別一味地模仿。”言猶在耳。
在師父的追思會上。
如今,趙如意在培養人才上也不遺餘力,先後任教於天津戲曲學校、天津評劇白派劇團學員班、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廊坊益田藝術學校,徐雯、王馨蘋、馮榮玲、陳欣、周小兵、劉燕銘等有些已成爲評劇舞臺上的中堅力量。但卻沒有正式收徒。
在趙如意看來,“就像當年師父收我一樣,要認可這個行當,藝術和藝德都要有,在藝術上更進一步,收徒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您還記得趙麗蓉作品中
那些經典表演經典臺詞嗎
看了今天的專訪報道
您又有何感想
歡迎評論區裡留言
資料支持
圖片除署名外,均由趙如意提供;湯亞雄、肖博提供相關支持。
採寫 編輯 / 記者 單煒煒
值班編輯 / 王妍
審校 / 竇懷國
責校 /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