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患生二胎「頻流產」 拿出「7年前凍卵」成功再當媽
▲乳癌患生二胎「頻流產」,拿出「8年前凍卵」成功當媽。(圖/嬰兒示意圖/記者姜國輝攝)
現年40歲的黃小姐,在32歲時罹患乳癌,完成手術切除後,醫療團隊便轉介至婦產科做生育功能保留諮詢,凍了19顆卵子,在結束4次化療與約3年的荷爾蒙治療後,雖然停藥後曾短暫停經,但仍在半年後自然懷孕,不過在想生第二胎時,卻遭遇頻繁流產,這時她決定使用7年前冷凍的胚胎,並植入體內生產,終於今年7月喜獲麟兒,小孩身體健康。
收治黃小姐的臺大醫院婦產部陳美州醫師表示,黃小姐是在2009年冷凍了19顆卵子,其中有9顆受精成胚胎,最後有4個進行分裂,在經過挑選後,只生下一名嬰兒。臺大醫院自2002年至2014年總共幫64位女性癌症患者進行胚胎或卵子冷凍,其中乳癌佔了2/3。
▲化療藥物對卵巢有抑制作用,會降低懷孕的機率。(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陳美州表示,冷凍卵子解凍成功率約佔9成,成爲受精卵的機率爲7成,胚胎植入體內後,34歲以下的患者懷孕率約5成、活產率4成,但成功率會隨着年齡遞減,一旦過了34歲,每年懷孕率會降低4%,44歲的婦女懷孕率就成了個位數。
臺大醫院外科部醫師王明陽表示,化療藥物對卵巢有抑制作用,會加速退化,因此對於癌患而言,最佳的取卵時機是在手術之後,否則30幾歲的婦女經歷過化、放療後,雖然月經會回來,但卵巢功能不好,一樣難以受孕。
王明陽提到,癌症患者取卵不受期別的限制,但仍有一些族羣不太適合,「像是治療效果不太好的第四期癌症,總不能讓小孩出生時沒有媽媽」。
▲臺大醫院舉辦「保留卵子或胚胎,乳癌婦女新生機」記者會。(圖/記者嚴雲岑攝)
陳美洲表示,過去許多乳癌患者取卵的顧慮,主要是擔心延誤癌症治療的時程,或因藥物誘導荷爾蒙上升,影響乳癌預後。但隨着技術進步,現在誘導排卵已不限月經週期,不不會耽誤化療時程。此外,誘導排卵過程中,同時會使用乳癌荷爾蒙藥物抑制女性荷爾蒙生成,讓影響降到最低。
目前33歲以下的女性,一次可以取10至15顆卵,隨着年齡增加遞減。陳美洲提到,每次取卵療程費用約10萬至12萬元,之後每年還需繳8500元的冷凍保存費,由於臺灣乳癌發生有年輕化趨勢,在長期存活率增加的前提下,建議與主治醫師討論,考慮預留冷凍卵子或胚胎,爲未來留有一線「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