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意向/誰扼殺了好節目? 從數據看收視率調查迷思
日前多名製作人同聲控訴,臺灣收視率調查長期由一家美商公司壟斷,經營一面掌控收視率,左右企業主廣告預算;另一方面又擔任「收視顧問」,只要付費,就能夠讓節目起死回生!球員兼裁判,擠壓了戲劇、綜藝節目的成本與水平,導致亂象叢生,影響收視戶權益。
姑且不論收視率公司的手法,但製作人質疑目前的收視率樣本,就抽樣的角度來說,除了有代表性可能不足的問題外,只以電視機收看節目來計算收視率的涵蓋範圍可能不夠,如果以收視率來評斷觀衆對於節目的喜好,那就牽涉到觀衆「在哪裡」收看這個節目?收看多久?
收視行爲移轉到網路
根據NCC的調查研究,最近一個月內有收看電視節目的觀衆中(電視收視羣),81.0%的觀衆家中擁有「有線電視」 收看電視節目,包括無安裝數位機上盒(67.8%)及有安裝數位機上盒(13.2%);其次,43.2%的 觀衆家中擁有「電腦」收看電視節目,包括上網收看電視節目短片(34.5%)及安裝電視卡或電視盒(8.7%);另外,由凱絡媒體2014年調查指出,近4成受訪者每天透過網路收看電視,較2012年增加12.2個百分點,15到24歲受訪者每天從網路收看節目的比例已超越電視。
透過這些調查數據我們可以發現:「網路收視」的比例已經超過四成,而且有逐漸「年輕化」及「習慣化」的趨勢,單純從「電視收視率」來評斷觀衆對於節目的喜好已經有失真之虞,而且也對於辛苦努力付出的節目製作從業人員有失公允,電視收視率已經不是衡量「收視喜好」的唯一指標,取而代之的是的網路的收視資訊。
Youtube爲主要收看節目的網站
既然網路收視行爲已經成爲節目收視的主流與趨勢,民衆的收視習慣爲何?根據全國意向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的Lifewin線上市調網的調查發現:收看節目的網站仍是以「Youtube」爲主, 佔57%,而大陸比較有名的影音網站如「千尋」、「風行網」、「騰訊」、「土豆」、「優酷」等的比例皆不到10%。
▲圖一、網路收看節目的網站。(圖/翻攝自Lifewin線上市調網)
另外,透過Google Search的趨勢比較發現(見圖二):臺灣民衆搜尋影音網站,仍是以「Youtube」爲主。我們利用抽樣的小數據(網路節目收視行爲、網路收視管道)及大數據(網路收視管道的搜尋狀況) ,可以看到現有電視收視率涵蓋率不足的盲點,以及觀衆在網路影音的收視習慣。
目前有公司也透過監測這些影音網站的收視率來補足電視收視率的不足。但利用電視收視率的資料,仍是廣告主決定下多少廣告預算在該電視節目的主流,也進而主宰到節目的生存,爲了跳脫出這個「不公平」的生態系統,很多自制節目的影音平臺因應而生。
▲圖二、Google Search分析。
自制節目影音平臺興起
自制影音節目平臺當屬美國的Netflix,最有名的節目影集是「紙牌屋」,這部影集是全部在網路播放,打破了知名影集在電視頻道播放的法則,也在美國當地造成了轟動。Netflix可以蒐集到觀衆喜歡看甚麼片,哪一段會跳開,快轉,利用大數據分析可以推薦出顧客想要的片之外,還可以根據顧客收視行爲決定下一部影集的導演、劇情及角色。
另外,日前國內一家遊戲公司宣佈與製作公司合作,成立全臺第一個網路娛樂影音平臺,第一年目標產製100個節目同時在線,挑戰破億收視流量。這些業者們的合作,就是不想讓辛辛苦苦製作的節目,再被傳統的收視率綁架,讓努力付諸東流。
未來,可能取代電視收視率的除了網路收視行爲外的量化數據外,隨着社羣網路的興起,透過社羣網站的口碑、情感、因果脈絡等質化資料,可以決定劇情走向與結局。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傳統的電視收視率的影響力是否會因此式微,有待後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