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痛選擇桃竹苗辦停灌 農糧署:二期作改種大豆可省1/2用水量
▲胡忠一提到,今年水情吃緊,忍痛選擇桃竹苗地區二期稻作辦理停灌。(圖/記者李毓康攝)
農糧署今(3日)舉行「大豆輪作制度發表暨產業媒合會」,署長鬍忠一提到,今年水情吃緊,忍痛選擇桃竹苗地區二期稻作辦理停灌,不過,經3年研究,二期作改種植大豆可較水稻節省1/2用水量,每公頃節省6.7~8.8千噸用水量,農民平均每公頃收益也增加4萬餘元。
胡忠一表示,近年來在極端氣候影響下,農業生產面臨許多挑戰,以今年爲例,由於沒有颱風帶來充沛雨水導致國內水情吃緊,在民生與工業用水考量下,忍痛選擇桃竹苗地區二期稻作辦理停灌。爲讓國內水資源有更佳運用,且輔導二期稻作低產區轉作雜糧,與桃園區農業改良場107年起透過「北部地區輪作體系適栽品種篩選及示範推廣」計劃,找尋出耐旱性高、適栽大豆品種與水稻輪作。
▲▼胡忠一說,經3年研究調查結果,二期作改種植大豆可較水稻節省1/2用水量。(圖/農糧署提供)
胡忠一說,經3年研究調查結果,二期作改種植大豆可較水稻節省1/2用水量,每公頃節省6.7~8.8千噸用水量,此外,北部地區農民二期改種大豆,由於水旱輪作使得病蟲害減少,且收割後大豆轉作綠肥也讓肥料使用減少1/3,隨着用藥與施肥減少、成本下降及導入機械化管理,農民平均每公頃收益也增加4萬餘元。依據農情統計近年北部地區(桃園市、新竹縣、苗栗縣)大豆種植面積從104年的144公頃,預估成長到109年530公頃,已明顯感受到推動效益。
農糧署說明,爲復興國產雜糧產業,發展多樣化與替代進口之優質雜糧,自105年起推動「大糧倉計劃」鼓勵水稻轉作雜糧及休耕地活化,輔導農民擴大生產雜糧作物,其中大豆富含優質植物性蛋白質、鈣質、卵磷脂、異黃酮等營養成分,爲重點發展品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