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年輕職工補齊技術短板

原標題:發揮勞模工作室作用 手把手培養機電專業能手——(引題)

讓年輕職工補齊技術短板(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毛濃曦 通訊員 倪小紅

“看到我帶的徒弟成才,就是我最幸福的時刻。”李東昇是陝煤集團黃陵礦業公司一號煤礦技術中心主管,也是該礦勞模工作室科技創新平臺負責人。從教近20年,他堅持“挖掘徒弟潛能,讓每個徒弟都獲得成功”的理念,手把手讓一大批別人眼中沒希望的徒弟變成棟樑之材。

“天下沒有白吃的苦頭”

瘦削的臉龐,單薄的身板,鼻樑上架着一副厚厚的眼鏡,一頭幹練短髮,常年身穿工作服,聊起職工培訓教育,他眼裡閃着光。

1991年,技校畢業的李東昇被分配到一號煤礦。“那個時候沒有網絡,學習途徑,一是看書,看一遍書,實操一遍,然後再看書,再實操;二是向到煤礦來安裝機器的工程師學習。當時一號煤礦正處於建礦初期,來礦安裝機器的工程師特別多,碰到技術難題,我就請他們吃飯,找機會跟他們聊聊天、套近乎,有啥不懂的在飯桌上就好問了。”

“天下沒有白吃的苦頭”,日復一日的技術積累,讓李東昇有了“手到病除”的維修能力。1997年技術大比武,李東昇以理論和實踐兩個第一,奪得井下電工組“全能冠軍”。李東昇一步步從當初稚嫩的設備維修電鉗工幹到了機電技術骨幹、機電大拿。

“不覺得累,我樂在其中。該努力的年紀裡,誰還不得吃點苦,沒有苦哪裡有甜?我一直相信,時間不會虧待每一個努力的人。”李東昇笑着回味。

“我的課堂沒差生”

“醫生影響的是人的自然生命,而師傅影響的是人的精神生命。我的課堂上,禁止給工人貼上‘差生’標籤,它會抑制徒弟潛能的開發。”李東昇說。

“懷家長之心爲師,秉工匠精神執教。‘傳道、授業、解惑’是師傅的使命。李東昇認爲,沒有教不好的徒弟,關鍵在於是否能尊重徒弟的情感,爲徒弟樹立自信,挖掘潛力,再教授學習方法。

90後的掘進機檢修工米永紅是李東昇的徒弟,由於一時工作疏忽,造成掘進機三聯泵損壞,直接導致全隊的生產陷入停滯。面對這一困境,李東昇果斷採取措施,緊急調配所需配件,及時更換掘進機油泵,以最快的速度恢復了生產。

米永紅受到嚴重警告,深受打擊,認爲自己不適合從事檢修,心生放棄。李東昇開導他:“人的一生,首先應該選擇‘可能’,而不是選擇放棄。”隨後,李東昇幾乎每天晚上都在辦公室輔導他學習,並幫助他找回自信。最終,米永紅絕地反擊,在技術比武中勇奪掘進機檢修工第一名,順利通過技師評定。

在帶徒弟的過程中,李東昇尊重徒弟的人格,傾聽他們心聲,去發現,去理解,去欣賞,幫助鼓勵他們飛得更高更遠。

利用創新平臺技術“扶貧”

爲進一步破解人才短缺、後勁不足的瓶頸,讓年輕職工補齊技術“貧窮”的短板,李東昇充分發揮勞模工作室作用,以現場培訓爲主,經驗交流座談爲輔的培訓方式,快速提高職工的技術素質。

在技術“扶貧”中,李東昇總結提煉了“三步”理論學習法:“我講你聽”“你問我答”“你講我聽”。在現場實踐中總結提煉出了“四步”師徒實操教學法:“我說我做”“我說你做”“你說你做”“我評你改”。

他的這些循序漸進的方式,使學習從易到難、由淺入深,把徒弟在實際操作中的技術難點篩選出來,把“問題”當“教材”,把難題當課題,現場進行講解,“點對點”指導、“面對面”培訓、“手拉手”幫教,使徒弟們進步很快。

近年來,李東昇利用一號煤礦勞模工作室科技創新平臺,現場培訓200餘次,開設“微課堂”50多期,手把手培養出16名採掘電工,培養了李成西、宋乃川等多名機電專業能手。2021年徒弟焦飛榮獲“陝煤杯”全國煤炭行業職業技能競賽電工賽項一等獎和“山西焦煤杯”全國煤炭行業職業技能競賽電工賽項一等獎。

“師傅當初手把手教我,使我受益終生。我還有不到3年時間退休,希望能再多培養些徒弟,把自己的手藝、訣竅傳給更多年輕人,讓大家更好地建設我們的智能礦井。”李東昇說。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