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黑琵普查出爐!破4千隻創新紀錄...中華鳥會提醒這件事
▲中華鳥會指出,今年黑面琵鷺全球同步普查,臺灣總共調查到2407只。(圖/中華民國野鳥學會提供)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今(11日)公佈「2019黑面琵鷺(黑琵)全球同步普查」結果,目前總數共達4463只,正式突破4000大關,是全球遷徙鳥類保育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中華鳥會表示,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皮書中,名列瀕危,1980年代數量曾不到300只,爲了解黑琵在全球族羣動態,全球普查固定每年1月冬季展開。調查完畢,全球共計錄4463只,臺灣總共調查到2407只,佔全球總數53.9%,數量比起去年增加307只。
▲中華鳥會指出,近年東亞地區衆多種類水鳥都呈現族羣下降,主要原因是遷徙路徑上的棲地消失與劣化。(圖/中華民國野鳥學會提供)
不過中華鳥會也提,黑琵爲遷徙性候鳥,雖臺灣擁有全球超過半數的度冬族羣,共調查到2407只,相較去年有明顯增加,但仍少於2017年的2601只,族羣成長看似進入趨緩狀態。
中華鳥會指出,臺南、嘉義、高雄是黑琵在臺灣最主要的度冬區,其中又以臺南數量最多爲1572只(65.3%),主要集中在七股、四草地區。嘉義有488只(20.3%),集中於布袋和鰲鼓溼地;高雄有245只(10.2%),主要分佈於茄萣、永安溼地及高屏溪口。雲林、金門、宜蘭則有穩定的小族羣,數量介在20至50多隻。
▲臺南、嘉義、高雄是黑琵在臺灣最主要的度冬區,其中又以臺南數量最多爲1572只。(圖/中華民國野鳥學會提供)
中華鳥會強調,近年東亞地區衆多種類水鳥都呈現族羣下降,其中遷徙路徑上的棲地消失與劣化是主要的原因。以臺灣來看主要是面臨開發壓力,如茄萣溼地的1至4號道路開發、永安溼地的興達電廠擴建、嘉義布袋與臺南七股太陽能光電鋪設的選址問題等,都會造成黑面琵鷺棲地縮減、分割窘境。中華鳥會最後呼籲,黑琵數量增長固然是喜事,但若因此懈怠而忽視棲地保育,長年經營的保育成果可能因此功敗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