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谷、非全谷傻傻分不清!專家:許多穀類爲精製後成品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現代人講就養生,很多人會爲了健康改吃全谷雜糧類,不過你確定你吃對了嗎?董氏基金會表示,消費者常有「誤會」,例如常見的白色薏仁並非全穀類,全穀類是未經過精製,含有麩皮胚乳胚芽等構造的完整穀粒,像是糙米、糙薏仁、全大麥、全蕎麥、全小米等。

▼白色薏仁並非全穀類。

市面上常見的全榖食品,除了糙米比較容易辨別,消費者在購買時常常爲混淆,例如,常見的白色薏仁並非全穀類,而是從紅色褐色的糙薏仁,碾除外層麩皮後的「精白薏仁」;真正的糙薏仁的維生素B6比精白薏仁高三倍,建議民衆挑選時,最好選擇保留麩皮的紅色或褐色糙薏仁,營養成分才完整。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食品組副組長馮潤蘭提醒,業者販賣的包裝全穀類,應有完整標示,如果標示虛僞不實可罰4萬到20萬元;不過,全麥麪包等全穀類製品,目前沒有特別規範,仍由業者自願性標示,但必須全谷成分達配方總重量51%以上,才能宣稱全谷產品

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文章也說,市面上許多四神湯、紅豆薏仁湯用的薏仁並非真薏仁,而是珍珠薏仁、洋薏仁或小薏仁,但其實這些都是精製過的大麥仁,維生素B1、B2、B6含量都減少許多,營養價值也少上許多。

江文章建議民衆每天應攝取48公克,相當於三分之二飯碗滿的全穀類,能夠預防慢性病,不過全穀類的麩皮可能會磨損腸胃黏膜,腸胃功能不佳、嬰幼兒應減少食用量

許多民衆有個迷思,常以爲包裝上寫着「有機」、「天然」、「多谷」、「健康養生」、「純麥」、「全粒麥」、「胚芽」等字樣,就覺得買到全穀類的營養,董氏基金會提民衆,建議挑選這些全榖類食品時要睜大眼看仔細,包裝上避免有溼氣蟲蛀情形

另外,全穀粒的胚芽油質含量較高,可以用鼻子,若有油耗品質就會降低。買回家後,保存也要注意,儘量放在在常溫、乾燥、通風環境中,避免變質營養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