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新生兒死亡率4.4‰ 創15年新高

圖爲孕婦緊急剖腹產後,由小兒科醫師接手新生兒至加護病房觀察。(中山附醫提供/馮惠宜臺中傳真)

2021年OECD國家與臺灣新生兒死亡率比較

我國生育率全世界墊底,新生兒死亡率卻高得嚇人,超越日、韓,去年平均每千名新生兒有4.4人死亡,是15年的新高,在經合組織(OECD)國家中排名末段班;尤其,死亡的新生兒中,有近3分之1是在出生後1天之內死亡,顯示國內生育照護系統有待改善。

臺灣新生兒科醫學會、中華民國兒童健康聯盟、長庚醫院2日召開降低新生兒死亡率研討會。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小兒部主任周弘傑表示,「新生兒死亡率」是依每千名活產寶寶在28天內死亡數計算,我國新生兒出生數自2015年後逐年下滑,新生兒死亡率最近3年卻逐步攀升,去年新生兒死亡率是千分之4.4,是日本的2.7倍、韓國的1.6倍,而去年嬰兒死亡率,即每千名活產嬰兒未滿1歲即死亡者,是千分之2.8,2項數據皆在OECD國家中排末段班,可說是一大警訊。

周弘杰特別指出,我國新生兒死亡率最高發生在出生後1天內,約佔整體死亡羣體的3分之1,依統計結果顯示,新生兒快速死亡與「源於周產期的呼吸性疾患」、「與妊娠長短及胎兒生長有關的疾患」、「先天性畸形或染色體異常」等三大主因有關。

近年來臺灣女性晚婚、晚生,也是造成新生兒不易存活的關鍵因素。周弘傑說,早產是新生兒在1天內死亡的最主要原因,這與近年來45歲以上婦女生產數大幅上升有一定程度關聯,據統計,2021年45歲以上婦女共生514名寶寶,50歲以上女性也產下53名胎兒,2項數據皆寫下歷年新高。

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國內新生兒死亡率偏高主要受三大因素影響,分別是「遺傳」、「早產」及「意外」;至於出生後1天內死亡率較高,可能與各縣市的補助政策有關,有通報定義上的問題。

國健署也曾分析新生兒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包含「城鄉差距,兒科醫師人力分佈不均」,以及「偏遠地區孕婦產前照護不足且追蹤不易」、「緊急醫療救護系統未針對兒童及重症轉送設有專門團隊或系統負責」等三大項。

周弘傑建議,政府若重視新生兒死亡現象,應進行深入的死因回顧分析,才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