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湃觀察 | 活得通透,上汽大衆四十不惑
汽湃作者 張克環
感謝這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
作爲汽車媒體人,我們有幸不斷見證歷史。
2024年,註定是中國汽車裡程碑式的一年。
這一年,蔚來汽車已滿10週歲。
這一年,廣汽豐田迎來20週歲生日。
這一年,比亞迪度過了30週年生日。
這一年,中國第一家轎車合資企業、老牌勁旅——上汽大衆汽車有限公司成立已經整整40週年。所謂“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四十不惑”的字面意思是:一個人活到40歲的年齡,就活得比較通透,對萬事萬物就不再感到迷惑了。一個人,如此;一個企業,亦如此。2024年,上汽大衆正式步入不惑之年。
就在11月26日,上汽集團與大衆汽車集團在上海簽署延長合營合同協議,將上汽大衆的合資合營期延長爲55年,至2040年。能夠再次提前續約,意味着上汽大衆的未來圖景愈發清晰和明確,在這不惑的年紀,股東雙方都想明白了。
作爲中國汽車工業70年發展史中最重要的合資企業,上汽大衆見證了中國現代汽車工業從封閉到開放,從單一到多元,從蹣跚學步到與世界對話的發展軌跡。
如果完整觀察中國現代汽車產業40年發展,上汽大衆應該是最佳的企業樣本。
然而,曾經鮮衣怒馬,成爲油車時代的寵兒;如今風雲(參數丨圖片)突變,市場已成新能源車的天下。2024年中國汽車市場新能源滲透率即將突破50%,傳統合資品牌在與自主品牌新能源競爭中明顯處於劣勢。上汽大衆亦不能獨善其身,所受衝擊,在所難免。
不惑之年的上汽大衆該如何活得通透?
上汽大衆成立於1984年,就是許海峰爲中國獲得第一枚奧運金牌那一年。那年我剛好12歲。
那時候,馬路上的汽車很少,轎車還沒有進入家庭。別說是汽車,就是電視機在當時都是奢侈品。記得我看過的第一部電視連續劇《霍元甲》,是在鄰居的家裡,男女老少幾十個人,擠在一臺12英寸的黑白電視機前觀看。
那時候,我所在的村子裡,偶爾會有一、兩輛汽車經過。我和同齡的孩子一哄而上,爭搶着、追趕着,好奇地聞着那一股汽油味兒。沒錯,就是李斌曾說過的,那個有情懷的“汽油味兒”。
那一年,小平批示“合資經營可以辦”、“轎車可以合資”,開啓了中國汽車合資企業的大門,讓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出現了新的生機。上海大衆(後來更名爲上汽大衆)應運而生,懸掛“VW”商標的桑塔納,開啓了中國合資轎車的先河,而上汽大衆,也因此被歷史銘記。
十年之後,我大學畢業,入職一家報紙媒體,我成爲一名汽車媒體人,從此與“汽車”二字結緣。
作爲一款與當時全球汽車市場同步推出的車型,桑塔納一上市,就憑藉其出色的品質和便利的維修保養等優勢,迅速風靡大江南北。
在我的印象中,整個八零、九零、零零年代,上海大衆的首款轎車——桑塔納,簡直就是“神車”一樣的存在。
“擁有桑塔納,走遍天下都不怕”成爲當時耳熟能詳的廣告語。而與之相對應的,纔是後來同樣家喻戶曉的廣告語,“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大衆汽車在中國的成功,遠遠早於豐田。這裡面有歷史機遇的因素,也與品牌的戰略遠見有關。
作爲“老三樣”(桑塔納、捷達、富康)的代表,桑塔納暢銷的勢頭足足延續了30多年,成爲中國銷售時間最久的合資品牌車型。
我們通常管這臺桑塔納稱作“普桑”,普通的桑塔納的意思,這是爲了區別後來的桑塔納2000。普桑這款車的外觀方方正正、棱角分明,特別符合中國人的審美。有專家說,它非常神似中國古代的轎子。所以,它當時幾乎是定義了“這纔是三廂轎車應該有的樣子”。當然,以現在的審美來看,好像普桑並沒有那麼流線型,沒那麼時尚、動感。但在當年,這款普桑一度是多少男人的“夢中情車”。
比如我,我的第一臺車,是天津一汽夏利。我不是不喜歡普桑,是因爲當年20萬的價格太貴,一般人根本買不起這樣的“高級車”。
比如我的朋友于虎,當年同樣也買不起普桑。但在他開上邁巴赫的時候,仍然在到處尋找,淘來一臺二手老款普桑。他甚至不惜花重金翻新改裝,就爲了圓當年的“普桑夢”。
比如我的朋友小崔老師,他近日不知道在哪兒找到一臺手動檔普桑,憑藉當年的“肌肉記憶”上路行駛,真是過足了”普桑癮”。
如果說桑塔納是首款進入中國家庭的“高級車”,那麼不得不提上汽大衆的另一款神車,朗逸。同樣被稱作一代神車的朗逸,定位爲“國民車”。
朗逸上市於2008年,那年中國成功舉辦了北京奧運會。當年,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中國汽車市場結束了產銷連年高速增長的勢頭。經濟上,有一點類似現在常說的“消費降級”。
朗逸在上市之初就飽受爭議,被許多消費者戲稱爲“中國特供車”。因爲朗逸是上汽大衆第一款專爲滿足中國消費者需求而誕生的產品,沒有它同期的孿生兄弟車型寶來那麼原汁原味兒。應該什麼味兒?德國味兒。而朗逸身上有股“中國味兒”。
朗逸後來的市場表現,充分證明了上海大衆領導層當年決策的正確性。這款中國本土開發、本土銷售的“特供車”,在品質上完全達到德國大衆的開發、設計、製造水準,外觀、內飾、工藝、審美更加符合中國消費者的需求。我記得當年採訪過中國汽車界老前輩陳光祖先生,他說,“這款車定位準確,不火纔怪”。
當年銷量4.5萬輛、次年銷量14.6萬輛,朗逸以優異的戰績接棒桑塔納,開啓了長達15年的同級暢銷車的霸榜之路。在隨後的時間裡,朗逸歷經數代更迭,衍生出朗逸家族,如今,朗逸仍然是上汽大衆的銷量主力車型之一,只是高光的輝煌時刻,已定格在過去。
多年以來,上汽大衆的暢銷車型還有許多,“常青藤”帕薩特被譽爲中國B級車價值標杆的產品,“SUV王炸”途觀一經上市就曾在城市SUV領域獨佔鰲頭。凌渡、途嶽、威然等車型在各自的細分市場中表現不俗,成爲上汽大衆最穩固的基本盤。無論是用戶滿意度、還是合資品牌售後服務滿意度排行榜中,多款車型名列前茅,充分證明了上汽大衆在品質把控和服務提升方面的不懈努力和卓越成就。
40年來,上汽大衆對質量與標準的堅持,源自在消費者看不見的地方也同樣堅持。
2010年上汽大衆產銷量雙雙突破百萬大關,成爲中國汽車工業史上首家年產銷突破百萬輛的汽車生產企業。2023年,上汽大衆成爲國內首個累計產量突破2700萬輛的乘用車企業。
如同人一樣,任何一個企業都會遇到成長的煩惱。上汽大衆,也同樣遭遇中國汽車市場大變革時代。
上汽大衆如何邁入新能源時代,再次踏上轉型升級之路?
2019年,總投資170億元的上汽大衆新能源汽車工廠在上海安亭落成。兩年之後,上汽大衆ID.家族的首款車型ID.4 X從這座工廠駛出,隨後又陸續登場的三款ID.家族純電車型。拉開上汽大衆智能純電新時代的序幕。新能源汽車工廠正式成爲上汽大衆的“新一廠”,也是“新e廠”。2024年10月,上汽大衆ID.家族新車交付14,286 輛,創下年度新高。
四十不惑,上汽大衆究竟活明白了什麼?
作爲合資車企的領頭羊,上汽大衆在中國市場的40年間,成功地探索出了一種獨特的合資業務模式:Glocal,即global+local,深耕中國,就是敏銳洞察並捕捉中國消費者的需求,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對比其他合資品牌“全球研發,中國製造”的拿來主義,上汽大衆認爲,在中國市場更要做“結合主義”。從神車桑塔納到國民家轎朗逸,再到新能源的ID. 家族,無不是“結合主義”的結晶。
上汽大衆的這種理念源自中德兩國股東雙方的共同支持。衆所周知,在跨國巨頭裡,相較豐田、本田,大衆汽車集團在新能源轉型戰略是最堅決的。負責中國區業務的管理董事貝瑞德也曾表示:“通過‘在中國,爲中國’戰略,大衆正在全面融入中國的產業生態,以更快地開發並製造滿足中國客戶需求的產品。”
但大象轉身談何容易,上汽大衆總經理陶海龍曾表示,“上汽大衆將如履薄冰、分秒必爭地應對市場競爭。在油電同進的基礎上,加大智能化領域的投入,縮小與新能源車的差距。”
對於“四十不惑”這個話題,陶海龍也有着通透的理解,他同時要求公司管理層始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特別是在目前非常艱難的情況下不能自亂陣腳。他說,“上汽大衆絕不做急功近利的事情,因爲無論什麼時候,我們的任何決策都不能傷害品牌。”
是的,立足於自身對於用戶需求的精準洞察,上汽大衆在深耕中國市場40年的過程中,始終秉持“質量是上汽大衆的生命”這一方針,將嚴苛的質量控制程序貫穿於每一款車型的生產全過程。
結語
如今,汽車已經成爲中國人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得益於上汽大衆爲代表的優秀企業開創了汽車領域對外開放、合資合作的先河。
40年來,上汽大衆推出了很多經典的產品,滿足了中國汽車市場獨有的需求,也推動形成了中國市場獨有的汽車文化發展。
四十年彈指一揮間,恰逢中國乃至全球汽車市場的重新洗牌,從世界汽車涌入中國,到中國汽車銷往世界。
站在四十年的嶄新起點上,上汽大衆繼續保持清醒的頭腦,選擇堅持長期主義,品質至上和品牌至上。
四十不惑、活得通透的上汽大衆,下一個四十年會將如何?
你永遠可以相信上汽大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