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區:激活創新內驅力

新老雙塔遙相輝映——重塑天際線

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5年來,普陀區立足區位特色,深耕新時期城市現代化建設的發展路徑,緊抓創新這一人民城市建設的“核心內驅力”,以高質量科創載體建設、孵化器打造爲切口,不斷做強全鏈條創新生態驅動力。

科創載體

“靠人民建設、爲人民建設”

近幾年,普陀區範圍內興起的各類科創載體建設無不遵循人民城市“靠人民建設、爲人民建設”這一根本邏輯。

創新裡

今年9月正式啓用的“創新裡”科創空間,就是普陀區爲民而建的孵化器。在孵化器裝修設計過程中,就充分聽取了科創企業的需求。“經過多次與擬入駐企業溝通,創新裡裝修設計方案在傳統分隔多個辦公單元基礎上,擴大公共空間的面積,爲企業提供共享會議室、工位、休閒區、水吧及展示區等。”普陀區科委主任李文波介紹,日前,開出的“創新裡”一期總建築面積約3200平方米,其中共享空間約680平方米,可滿足20餘家初創企業的“拎包入駐”的辦公及展示需求。

“這裡真正實現了‘拎包入駐’,科創無憂。”首批入駐企業上海智康加機器人有限公司創始人CEO徐培麒表示,企業入駐後,“創新裡”黨支部和樓委會也同步成立,爲企業創新發展的方方面面提供管家式服務,還同步成立了創新裡“靠普”人才學院青年分院,未來將定期組織企業參加各類符合創新創業人才的課程、讀書會、路演、主題論壇、沙龍活動等,“這對我們做科技創新彙集上下游資源十分有益。”

日前,創新裡樓委會設委員9人,人員組成具有廣泛代表性,他們通過樓事樓議、首問接待、一樓通辦和樓社聯動4項工作機制爲樓宇的企業提供管家式服務,實現訴求“一口式”受理,問題“一站式”解決。此外,樓委會還設置了“碼上應”的郵箱,將依託樓委會的聯動服務,爲企業提供一個訴求集中收集—處理—解決的“窗口”。

據介紹,“創新裡”科創產業空間是普陀區重點打造的兼具“硬核科技”超前孵化服務能力、資源集聚能力和創新輻射帶動能力的“科技搖籃”和潛力企業培育的加速器,一期載體位於普陀創新大廈4—6層(武寧路801號),是G2高速入城口的重要節點,與軌道交通14號線中寧路站無縫銜接。不僅如此,周邊的科創資源集聚、產業根基夯實,擁有華東師大、同濟大學滬西校區2所知名985高校,16家部屬、市屬科研院所,改革開放以來培育了復星、奧盛、“餓了麼”、波克城市等優秀民營企業,如今,智能軟件、研發服務、科技金融、生命健康等重點產業壯大成勢,網絡安全、數字廣告、智能終端等特色產業蓬勃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產業生態。

不僅如此,“創新裡”周邊配套設施日益完善:正在建設的武寧公園,未來讓“創新裡”實現“推窗見景”,爲創新創業者提供了觸手可及的生態空間;中海環宇城MAX、山姆會員商店則提供了多元的商業配套;中海中心6棟超甲級辦公樓更是企業發展壯大的堅實後盾。

培育動能 打造科創“產業生態圈”

普陀區在建設高質量科創載體中以人的需求爲出發點,注重城區產業生態的凝聚打造。

普陀區網絡遊戲企業孵化器

今年建園剛滿20年的天地軟件園是普陀區網絡遊戲產業發展的全新“陣地”,園區企業中佔比超九成爲互聯網企業。2024年,園區大力推動產業特色化發展,打造了網絡遊戲企業孵化器與智能互聯創新技術孵化器。長征鎮黨委書記王春明打了個比方,如同植物生長離不開優渥的土壤和水源,企業發展同樣離不開優質的“產業生態”。

他舉例介紹:“30多年前,蘇州河的水質很差,當時居住在附近,夏天根本不敢開窗。後來隨着蘇州河的治理,水質逐漸好了起來,河裡開始有了生物,到現在再去河岸附近散步,時常能看見被吸引過來的水鳥。”在王春明看來,產業發展的規律亦是如此。有產業的氛圍、營商的環境、相應的人才政策、配套服務等關鍵要素支撐,企業能看到發展希望,自然而然就會前來這片產業生態圈“築巢”。

2024年3月,位於長征鎮中江路天地軟件園17號樓4樓,近1000平方米的天地軟件園網絡遊戲企業孵化器正式啓用,設有11個獨立辦公空間,並配備共享會議室、洽談室和直播間等多個功能區,滿足企業的多樣化需求。孵化器爲新設立或新引進的遊戲企業提供1年免費的辦公場地,目前已有上海多蘿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調皮龍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企業入駐,涵蓋遊戲開發、運營、發行等多個領域,豐富了孵化器的遊戲產業結構。

周小楚和團隊就是進駐孵化器的第一批住戶。“我們四處看了很多辦公樓,也聯絡了不少園區。獨獨這裡,讓我感覺,不只是想把房子租出去就好。”周小楚回憶說,“園區的工作人員很專業,會和你瞭解企業的發展規劃,談區域產業佈局,細緻講解可以匹配的優惠政策,這一點,讓我覺得很貼心,能感覺到他們真的想做好遊戲產業。”

不僅如此,爲了打造“產業生態圈”,園區的配套政策扶持也不斷“走實做細”,針對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的各類遊戲企業設定不同優惠扶持政策,形成一套產業發展組合拳。具體而言包括:完善一套包含出版許可、遊戲版號、融資服務的政策體系;一支爲企業提供全生命週期一站式服務和實操指導的專業化服務團隊;一批可“拎包入駐”的孵化加速基地;一個1000萬元的小微企業孵化專項資金池。

武寧創新共同體匯聚一大批科創平臺

周小楚對此不住地點贊:“用我們互聯網行話來說,這就是對齊了顆粒度!”周小楚笑着說,政策措施的細則很清楚,通俗易懂。“我們不用‘猜’,通過對照自己的情況,就能看出哪些能用得上。”周小楚告訴筆者,比如,在細則裡繪製了網絡遊戲企業全生命週期服務圖,對遊戲公司的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涉及的各類證照辦理、資質申請都做了詳細的圖解,清晰明瞭。“我們業務走上正軌後,就着手準備和園區工作人員一起申請‘雙軟認證’‘高新技術企業認證’。”周小楚說,因着這份安心,她又介紹了兩家遊戲創業的小夥伴一起落戶到了天地軟件園。

先行先試

激活城市核心內驅力

隨着城市化進程的日益加快,創新對於城市發展的促進作用已得到共識。

“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疏通創新源頭,加速創新過程,是開放給予上海的優勢,也是普陀區依託各類科創載體,盤活鏈接區內科創資源的基礎所在。”普陀區科委主任李文波介紹。

同濟科技園普陀園

以區校合作的試點園區同濟科技園普陀園爲例,這裡一頭連着高校,一頭連着屬地,在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上先行先試,聚焦區域生命健康重點產業,不僅成功孵化出了多個全國首創、原研型科創項目,還率先在全市試點先行,由園區精準鏈接高校科研資源開放給生命健康企業使用的精準孵化模式。

2023年,普陀區與同濟大學開展區校合作、推進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的首個重大項目——致慧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致慧醫療”)上海總部在普陀區桃浦國際健康創新園正式啓用。這裡將成爲全國首家本土原創的提供腫瘤精準“早篩—診斷—治療”一體化醫療服務科技總部。

據同濟大學科技園普陀園總經理孫鴻巖介紹,致慧醫療項目脫胎於同濟大學醫學院,作爲區校合作共建的科創園區,園區發揮了橋樑作用,將項目對接到普陀,和區裡各個部門一起聯動服務,成功實現了高校科研成果的轉化落地,僅用半年多的時間就籌備完成了上海總部大樓的建設。

“比如,考慮到項目仍處於中早期研發和平臺建立階段,區投促辦會同區商務委、區財政局、資本公司、同濟科技園普陀園創新政策設計和資金撥付渠道,致慧醫療因此成爲同濟大學醫學院與普陀區首個科技成果轉化重點支持項目,也成爲近年來普陀區支持生命健康產業企業獲得資金扶持最多的企業之一。”普陀區資本公司副總經理謝軼介紹說,啓用儀式當天,普陀區資本公司也與企業進行了投資合作意向簽約,將爲企業的壯大發展注入更多資本活水。

2024年上半年,同濟科技園普陀園又引入了普陀區首個一類創新藥研發企業上海施江醫藥科技有限公司。“這一次的成功試水,還創新了區域科創培育的新模式,以撥投結合、市區兩級合作的形式來培育科創的‘核爆點’項目。”孫鴻巖介紹,該項目落地後,撬動了市區兩級科創孵化戰略合作的新模式。長三角國創中心和普陀區政府正式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就推動普陀科創新提質改革、科創資源集聚、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等方面達成深度全面戰略合作。

這其中就包括,合作設計“撥投結合”落地機制:普陀區將設立1億元規模的科技成果轉化基金,與長三角國創中心合作以“撥投結合”等機制支持重大技術創新產業化項目落地,每年爭取在普陀落地3至5個重大項目,帶動創新鏈、產業鏈同頻共振,激發科技創新乘數效應。

同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生命健康孵化基地

有個核爆點的單個項目“星火”,如何形成產業發展的“成片燎原”?同濟科技園普陀園又創新先試,在桃浦鎮的主動對接下,今年6月,在鎮內李子園大廈成功打造了近5000平方米的生命健康孵化基地,集企業孵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知識產權、金融服務、企業辦公等多生態服務爲一體。

孵化器內還同步設立了同濟科技園生命健康公共研發服務平臺,這意味着,以同濟科技園普陀園爲基點,全市首創,實現了精準鏈接高校資源和生命健康企業研發需求——同濟大學醫學院的大型分析儀器設備、實驗動物中心科研資源等將面向社會企業開放。

公共研發服務平臺的開放,爲生命健康領域的企業送去了真正的福音。“不論是新藥研發,還是醫療器械的研發,繞不開的就是實驗動物、大型設備,科創企業不論是採購大型設備還是自己建設動物實驗中心,都是投入不菲的重型資產,找第三方社會化的實驗室、找設備是我們的剛需。”一位生命健康產業科創企業代表介紹說,“如今高校的資源可以通過科創園區對我們開放,不僅價格相比社會化機構要實惠,高校的科研工作人員的相關服務質量也更有保障。”

據介紹,今年是普陀區與同濟大學區校合作建立15週年。同濟科技園普陀園作爲區校合作的重要基點,自2009年區校合作以來,已爲普陀科技創新和產業集聚發揮了重要作用。

來源:上海普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