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華永道丟單超6.38億,誰是最大受益者?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楊坪 實習記者蘆子衿 深圳報道普華永道的“丟單”潮,愈演愈烈。

6月11日晚間,中國人壽公告,公司擬聘任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擔任2024年度境內審計師,同時聘任安永會計師事務所擔任2024年度香港審計師。

此前,中國人壽2023年度境內審計師爲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香港審計師爲羅兵鹹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均爲普華永道系機構。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6月12日,普華永道在境內公開丟失的審計大單已經超過33單,其中,22家企業棄聘普華永道改聘其他會計所、5家企業棄聘普華永道、6家招商系公司放棄改聘普華永道。剔除未公佈審計費用的招商局集團,剩餘32家企業2023年審計費用合計超過6.38億元。

誰,會是此次普華永道丟單風波的最大受益者?誰,又可能受此拖累?

安永撿漏最多

從解約情況上看,普華永道丟單的上市公司數量已超過其A股年度審計項目數量的20%,並且不少是大型上市公司。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32家公佈了審計費用的棄聘企業中,有11家去年的審計費用超過千萬元。

其中,中國銀行無疑是金額最大的一筆,根據中國銀行公告,2023年,中國銀行的審計費用高達1.93億元。包括海外分行及子公司財務報表審計專業服務費,此外還有非審計業務費用1478.6萬元,這也是去年普華永道A股年度審計項目中合作金額最大的一單。

在與普華永道解約後,截至目前,中國銀行還未公佈新的“簽收對象”。

不過,金額緊隨其後的中國人壽已經確定了新目標,2023年其支付給普華永道的報酬爲6473萬元。接手中國人壽2024年審計服務的是普華永道的老對手安永,但目前支付費用尚未確定,將根據安永實際提供的審計服務釐定。

從接盤數量上來看,安永或將成爲此次普華永道風波的“最大受益者”。

截至目前,前述33家企業中,27家已經確定了新的審計機構,四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的另外三家拿下大部分份額。

其中,安永拿下8單(招商銀行、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信達、邁瑞醫療、都市麗人、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國藥),畢馬威緊隨其後,拿下7單(中國太平、招商局集團、招商蛇口、招商積餘、招商輪船、中集集團、中集車輛),德勤華永拿下6單(中國中鐵、上海醫藥、青島啤酒、寧波港、廣深鐵路、寧波遠洋)。

立信(滬硅產業)、天健(中鐵工業)、信永中和(青島港)、致同(粵電力A)、中興華(北辰實業)和大信(創業環保)也分得一杯羹,分別拿下1單。

如果以2023年審計費用作爲參考,剔除沒公佈費用的招商局集團,安永也是當前的最大贏家——8單項目2023年審計費用合計1.68億元;畢馬威6單項目2023年審計費用合計9578萬元;德勤華永6單項目2023年審計費用合計8384.5萬元。

2024年,前述企業的審計費用有升有降。

其中,大部分企業的審計費用下降,如中國中鐵審計費從2023年的3710萬元降爲2024年的2500萬元;廣深鐵路審計費用從2023年的556.5萬元降爲300萬元;邁瑞醫療2024年度支付給安永的費用爲538萬元,較2023年度服務費用也減少了62萬元。

但也有少部分如中國人保、招商輪船等的審計費用略有上升——中國人保審計費用從2023年的4094萬元略增爲2024年的4118萬元;招商輪船的審計費用原爲380萬元,在更換爲畢馬威後,審計費用升爲405萬元。

8家擬IPO企業或受影響

隨着普華永道的丟失項目被對手相繼“分食”,行業競爭格局或將發生變化。

Wind數據顯示,2023年普華永道在A股年報審計客戶數共106家,當期獲得的審計費用共計已超8億元。2023年,普華永道在境內的機構主體——普華永道(中天)合計實現收入71.37億元,位居各大會計師事務所之首。

而安永在境內的機構主體安永華明2023年度業務總收入59.55億元,2023年度A股上市公司年報審計客戶共計145家,收費總額9.50億元。畢馬威華振、德勤華永2023年收入分別爲41.25億元、40.75億元。

有接近普華永道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其他三家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已經針對普華永道丟失的項目展開定向招聘,“前一段時間,朋友圈有獵頭招審計,特地點明要負責過中集、招商局等項目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證監會依法對某地產公司債券欺詐發行及信息披露違法案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並強調正在推進對相關中介機構的調查。

部分市場人士猜測,待監管機構對普華永道等相關中介機構的責任認定出爐,或還有更多項目受到影響。其中,聘用普華永道作爲審計機構的擬IPO企業,或將受到波及。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髮現,截至目前,滬深北三個交易所IPO排隊企業中,有8家公司聘用了普華永道,2家企業目前已經處於註冊生效階段,1家提交註冊,1家已問詢,4家中止審覈。

註冊生效的項目中,珂瑪科技的IPO申請於2022年6月29日獲創業板受理,2024年4月25日收到證監會的批文,擬募資9億元,其保薦機構爲中信證券;小方製藥則申報在滬市主板上市,2023年3月3日獲受理,2023年12月14日收到證監會的批文,擬募資規模爲8.32億元,保薦機構爲國信證券。

提交註冊的屹唐股份主要從事集成電路製造過程中所需晶圓加工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科創板IPO申請在2021年6月25日獲得受理,2021年9月17日即提交註冊,距今已經超過兩年半的時間。在IPO“卡殼”的情況下,屹唐股份又“踩雷”了普華永道。

6月12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致電了屹唐股份,瞭解普華永道是否會對其IPO進程造成影響,接線人員表示:“拒絕透露,可查看網上披露的公告。”

此外,擬申報滬市主板上市的渤海證券接線人員則向記者回應稱:“不太瞭解具體情況。”

“如果不是非常重大的變故,擬IPO企業是不會更換審計機構的,因爲更換審計機構之後,各種項目交接耗時耗力,對於擬IPO企業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而且目前普華永道的調查結果還沒出來,以往市場上也有中介機構被暫停相關業務,企業採取換所或者中止審覈,重新覈查的情況,會耽誤一些時間。”華南一家資深的券商保薦代表人說道。

按照交易所股票發行上市審覈規則相關規定,當IPO企業因爲審計機構被暫停從事證券服務業務而中止審覈後,如果擬IPO企業要“換所”,新的審計機構應當自中止審覈之日起3個月內完成盡職調查,重新出具相關文件,並對原審計機構出具的文件進行復核,出具複覈意見,對差異情況作出說明;如果不更換,原有審計機構應當出具複覈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