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致肝癌? 肝研會會長:確實會發炎,下定論太早
▲PM2.5致肝癌?臺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確實會發炎,下定論太早。(圖/霾害示意圖/記者張一中攝)
中央研究院與陽明大學合作,追蹤全臺7鄉鎮2萬4千人16年,發現PM2.5除了會導致肺臟與心血管疾病外,還可能導致肝癌的發生,研究成果領先全球。臺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簡榮南醫師表示卻,長期暴露於PM2.5下,的確會造成組織發炎,但現在談細懸浮微粒會導致肝癌,可能有點「言之過早」,因爲肝臟發炎到肝癌,至少會經過20年,「可以說PM2.5與肝癌有關,但不能妄下定論」。
中央研究院是從1999年起,分析新北市三芝鄉、新竹縣竹東鎮、嘉義縣朴子市、屏東縣高樹鄉,與澎湖縣馬公、湖西、白沙等7鄉鎮,分析PM2.5對肝癌的影響。研究員楊懷壹說,PM2.5是經由肺臟微血管進入全身血液,流經肝臟造成組織發炎,而肝臟發炎便是導致肝癌的重要危險因子。
▲臺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簡榮南醫師(右二)。(圖/精緻公關提供)
楊懷壹說,此項研究是在2萬4千名受試者中,先排除B肝、C肝與菸酒等5000名高風險族羣,單純觀察PM2.5對人體的影響後發現,曝露量高達75%的人,較曝露量高達25%者,罹患肝癌的風險增加2成,16年下來,包過高上述高危險族羣,共有464人罹患肝癌,顯示環境曝露量與肝癌發生風險惡的正相關,而此項領先全球的研究,也於去年登上了《美國癌症研究院期刊》。
雖然此項研究成果斐然,但臺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暨基隆長庚副院長簡榮然卻表示,PM2.5因爲顆粒過細,確實會經鼻腔進入體內,並殘留在肺泡、血液中,導致肺病、心血管、代謝症候羣等疾病,而曝露量較多,確實會造成組織發炎得較厲害,但PM2.5對肝癌的直接關係,仍需透過臨牀實驗證明,「可以說PM2.5與肺癌有相關性,但不能下定論」。此外,他也提醒,根據現行研究,B肝與C肝仍是造成肝癌的最直接關係,呼籲帶原者應定期檢查,以求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林口長庚毒物科主任顏宗海醫師也表示,PM2.5在進入血管後,的確會造成肺、心血管等慢性發炎,至於細懸浮微粒對肝癌有多直接的影響?他表示,仍需靠實驗室的細胞與動物學研究來證實。由於入冬以來「紫爆」頻傳,他也建議民衆出門前先看環保署監測報告,如果PM2.5太高,就儘量減少外出,從戶外回來時也需勤洗手與換上乾淨衣物,家中也可開空氣清淨機,維護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