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天涯猶有未歸的少女與靈魂

▲被迫當慰安婦小桃阿嬤泣:曾被家人誤會。(圖/ 資料照)

文/勞動黨

「慰安婦」的真實故事搬上銀幕,,觀看人次超越了「海角七號」。不過,不是在臺灣,也不是臺灣拍的,我們臺灣對「慰安婦」問題冷漠錯亂,不可能拍出這樣的電影

這部電影「鬼鄉」,雖然講的是韓國「慰安婦」的故事,但,其實它是所有遭日本強徵的「慰安婦」的共同故事。「慰安婦」的遭遇,比我們想像得悲慘得多。正如同劇中對白,女主角在「慰安所」裡對着同伴說:「我們已經死了!這裡就是地獄。」

片名叫「鬼鄉」,容易令人誤解以爲是鬼片。其實導演是借「鬼」與「歸」同音,一語雙關,表達在千里之外的戰場前線,遭虐殺女少靈魂的歸鄉。

真人真事發生於1943年,15歲的姜日出,還是個稚氣未脫的頑皮少女,一日突然被日軍抓住用卡車一路從韓國的尚州家鄉,載往中國大陸長春的日軍「慰安所」。如果我們用「火坑」來形容「慰安所」的生活,那麼,那裡還有另一真正的火坑在等着她們。姜日出老太太親眼目睹了生病的、逃跑的同伴被當成廢棄物,推進一個大坑裡,槍殺後放火「銷燬」。這一場景正是姜日出老太太在接受心理治療過程中,所畫「被燒燬的少女們」。姜日出老太太的經歷壓縮成這幅有名的畫,而導演再把這幅畫解壓縮成爲有血肉的電影。

馬英九出席慰安婦小桃阿嬤追思紀念會。(圖/翻攝自總統馬英九臉書,資料照)

►►►掌握最新觀點,給88論壇粉絲團按個贊!

導演Jo Jeong Rae透過「慰安婦」遭遇的寫實描述,引出倖存「慰安婦」埋在心中數十年的,對已成冤魂的同伴「安慰婦」的思念,以及未能一同回到故鄉的愧咎。

試想,一個十五、六歲的女少,被強拉至千里之外的戰場,遭受肉體精神的凌虐時,最渴望的會是什麼?不管是韓國人、臺灣人、還是菲律賓人,相信心裡想的都是–回家!回家代表着平靜,代表着渴望一切都沒有發生,又回到了原點,一切都只是一場惡夢

臺灣「慰安婦」的情況何嘗不是如此。根據伊東秀子提供的日本秘電資料,1942年強拉至巴布亞新幾內亞臺籍「慰安婦」就有253人。她們人呢?是生是死?我們不是講「生要見人;死要見屍」嗎?死了,我們也要把靈魂迎回她們臨死一刻都心懷的家鄉。這不就是「歷史轉型正義」的一部份嗎?當然我們更要真相、道歉、賠償。現在很多人喜歡談「轉型正義」,卻偏偏回避這段日本殖民統治的歷史,如此就不叫「轉型正義」,而該叫「轉彎正義」。

最後,鄭重向大家推薦這部「慰安婦」電影「鬼鄉」。這部電影可以讓我們在理性感性上理解「慰安婦」問題,讓「慰安婦」不再只是一個在政治上攻防的冰冷名詞。更重要的是,除了揭露加害者日本帝國主義殖民統治者的暴行之外,也讓我們從受害者「慰安婦」的角度,理解她們的心境與痛苦,完成絕大部份「慰安婦」還來不及說出的遺願:日本認承錯誤、道歉、賠償!

原文刊於【勞動黨】•臉書“怎麼辦”,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