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成果轉化“堵點” 重慶出臺24條舉措
“超薄,超清,可彎曲”,京東方重慶第6代AMOLED(柔性)生產線項目將於今年底投產。超大柔性觸摸屏製造不被“卡脖子”的背後,有重慶文理學院的助力。該校新材料技術研究團隊,在塗銘旌院士帶領下自主研發出銀納米線材料,打破了國外企業在柔性觸控領域的技術封鎖。
瞄準市場需求,攻克產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這是重慶近年來出臺多項政策,促進科技成果快速轉化爲現實生產力的一個例子。
近日,重慶市科技局等6部門聯合印發《重慶市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實施細則》,出臺瞭解決科技成果轉化具體問題的24項措施(以下簡稱“促進科技成果轉化24條”),爲疏解科技成果轉化鏈條中的現實“堵點”再加了一把火。
近年來重慶市出臺及修訂了《重慶市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在科技成果賦權、加大激勵力度等方面進行了制度創新,遴選出20家單位開展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改革試點,探索實施產權激勵,釋放科研人員創新活力和成果轉化潛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重慶市科技局黨委書記、局長許洪斌表示,此次出臺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24條”主要從科技成果賦權、科技成果有效供給、科技成果轉化要素集聚、科技成果轉化便利化服務四個方面着力,突出了成果轉化基礎研究“最先一公里”和成果轉化、市場應用“最後一公里”有機銜接。
“具體來說‘促進科技成果轉化24條’提出以市場需求爲導向,優化科技成果的源頭供給,在市級科技重大專項、市級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中進一步明確成果轉化任務,設立與成果轉化相關的考覈指標。”重慶市科技局成果轉化與創新創業處處長岑軍波解釋,同時強化了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導向和科研人員科技成果轉化導向,通過調整考覈評價體系提高高校院所和科研人員在研發和轉化科技成果上的積極性。
“我們先吃螃蟹的團隊,已經享受到了政策的好處。”重慶文理學院新材料技術研究院院長李璐說,該團隊依託重慶市重點產業共性關鍵技術創新專項等科技計劃先行先試,將成果轉化作爲目標考覈指標,以“基地、基金、基礎轉化服務、基石企業”爲核心的四基轉化模式,瞄準重慶市高端製造與電子信息產業中的關鍵核心技術短板展開攻關。
其中,該團隊協同重慶萊寶科技有限公司開發出新結構單層玻璃金屬網格中大尺寸一體化電容式觸摸屏產品,建成國內唯一一條批量生產的G5觸摸屏生產線,生產的中大尺寸電容式觸摸屏,近三年爲企業新增產值超過50億元。
與重慶國際複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究中,研發了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低介電常數特種玻璃纖維,授權國家發明專利8項,應用企業,近三年新增銷售收入31.4億元。
基礎研究與市場應用有機銜接,不僅讓科研成果煥發了活力,也讓重慶文理學院這所原本不起眼的地方院校有了服務地方產業發展的“硬實力”。
補齊“短板” 讓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專業高效
不久前,通用技術集團國測時柵科技有限公司在西部(重慶)科學城揭牌成立。該公司由重慶理工大學相關37項專利評估作價1億元,與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聯合成立,圍繞前者20年磨一劍的一項國際領先水平的原創性研究成果納米時柵技術,打造“科學裝置+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產業化基地”三合一平臺。
“學校一直想讓這項成果走出實驗室,這條轉化的路走了十年,這次得以成功,可以說有專業技術經紀人團隊的一份功勞。”重慶理工大科學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重慶理工大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宋林琳說,納米時柵作爲超高精度超高分辨力的位移傳感器可用在高檔數控機牀、芯片加工設備上,替代進口,降低成本。不過成果轉化面對市場,科研人員缺乏相應的專業經驗,一直屢屢受挫。2019年學校開展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改革,一方面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另一方面建立了一支專業技術經紀人團隊,爲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商務談判、法律諮詢、協議擬定等全鏈條服務,終於促成了這次成果與應用的順利“聯姻”。
“成果轉化說起來只有四個字,但涉及的內容方方面面,急需建立成熟的成果轉化服務體系。”岑軍波表示,此次出臺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24條”中特別強調要補齊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短板”,將分領域建設全市分佈式中試熟化平臺體系,加快高水平技術轉移機構和專業化創業孵化平臺建設,加大技術經理人和科技成果評估機構的培育力度,逐步建立全方位、全鏈條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
許洪斌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深化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優化科技成果轉化政策環境,夯實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進一步激發科技創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