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外夷入侵時,看看中國曆代王朝的宣言,霸氣中充滿了血性

中國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大國,歷史幾經演變,上下五千年,很少有幾個安定的年月。有時候,你就是想安定都沒用,外夷會來侵擾你,霸佔你的領土,殺你的子民,搶走你的資源。

面對外夷的入侵,先來看看我們那些先祖們,是怎麼做的。

周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周朝是以懷柔政略統治天下的,類似於漂亮國的聯邦制,前期政局穩定,即便諸侯國有矛盾,也要請周天子當裁判人,進行評理。

周天子以德服人,就像一個裁判員,平息各種矛盾。

這種擺事實講道理的政略,影響到周邊一些部落勢力,自願對周朝納貢稱臣,歸屬周朝,爲的就是平安。

諸侯國王再怎麼狂妄,都不敢對周天子不敬。

期間雖有獫狁(xiǎn yǔn)(北方的一個民族)侵掠西鄙,西戎入侵犬丘,淮夷荊蠻侵擾洛邑。但周天子下命尹吉甫伐獫狁,方叔伐荊蠻,穆公伐淮夷,很快平息戰亂,卻順勢擴大了版圖。

東周的政局雖然處於分裂之中,但那是諸侯之間的勢力角逐,仍是大周的版圖。周天子這個和事佬,做了十幾代,延續了八百年的統治。

整個八百年,無論怎麼內亂,對外還是很強硬的。即便一時吃了虧,事後也要找補回來。

秦朝: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血不流乾,誓不休戰

黃土高原上的秦人,自幼就有不怕吃苦和頑強拼搏的勇氣,歷代秦國君主也發憤圖強,嬴政這個千古一帝,更是霸氣十足,以鐵騎秦弩開道一統六國。

北邊的匈奴想來探探底,結果秦始皇派大將蒙恬,直接橫掃大西北,秦人的強大戰鬥力,血不流乾,死不休戰!

匈奴嚇壞了,到了漢朝初期,都不敢過來,還以爲是大秦帝國呢!

漢朝: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爲漢土,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漢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而漢武帝打下的疆土也讓漢朝的疆域空前繁盛,東並朝鮮、南包越南、西逾蔥嶺、北達蒙古。

漢朝設置的安西都護府,兵力只有區區幾千人,卻能震懾西域諸國。面對匈奴的襲擾,漢武帝盛怒,霸氣喊出那句話“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直接派大軍深入北方大漠,對匈奴窮追猛打,一場漠北大戰,斬殺匈奴數萬人,擒拿單于,匈奴勢力從此一蹶不振。

三國: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漢末三國時期,政局混亂不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收袁紹,平息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政權的基礎。

他的霸氣,不僅僅是那一句“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

隋朝:四方胡虜,凡有敢犯者,必亡其國,滅其種,絕其苗裔

楊堅作爲一個士族子弟,以國丈之身竊取了北周的政權,接着率兵並西樑、滅南陳、平嶺南,結束了自東晉五胡亂華至南北朝近三百年的分裂歷史,面對突厥的侵犯,他堅決進行了還擊,他派河間王楊弘等人分道迎擊突厥,又利用突厥首領沙鉢略可汗、達頭可汗、阿波可汗等人之間的矛盾,進行離間,使他們互相攻擊,趁勢平定邊境安危。還被突厥各部盟擁立爲“中華天子”,“中華”兩個字,就是從那時候來的!

他又擊敗吐谷渾及東北的契丹、靺鞨等族,至此無人敢侵犯大隋。

唐朝:威震四方,萬國來朝,天下歸心

唐朝的國力非常強盛,但唐朝習慣恩服諸夷,願意學着漢朝的樣子進行和親,求一個安定,如果外夷一味挑釁,也不慣着,積極對外用兵。

唐初名將李靖滅掉孝賢政權、東突厥、吐谷渾。

名將蘇定方,北征東突厥、夜襲陰山、西征突厥、平蔥陵、蠻夷百濟、大破高句麗。

王忠嗣一人身披四將印章,掌控萬里邊疆,外敵不敢亂動。

作爲使臣的王玄策,在天竺兵變之後,以一人之力滅了一個國家。

裴行儉平息了突厥叛亂,率領騎兵將最後一位波斯王子送回阿拉伯。

張議潮抗擊吐蕃,開拓疆土4000餘里。

那個時候的小日本,對大唐只有仰視的份。

宋朝:一寸山河一寸血,吾縱亡國滅種,誓不自文案臺共立

宋朝崇文抑武,經濟和文化高度發展,南宋時還偏安一隅,但是宋朝軍人的骨氣還是有的,韓世忠、辛棄疾、岳飛、文天祥這些光耀千秋的人物,就說明中國人並不軟弱,軟弱的只是朝堂中的敗類以及一些皇帝。

南宋到最後,直到集體跳海自殺,都不投降,這就是骨氣。

明朝:不割地,不稱臣,不和親,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朱元璋在南京建國後北伐,把蒙古人趕回了草原。朱棣上位之後再一次北伐,直接把蒙古人趕到荒原上。

明朝後來的皇帝雖然好色昏庸,有些甚至二三十年不上朝,但是明朝的國力不弱,面對外敵的襲擾,堅決予以反擊,打荷蘭打倭寇,一點都不含糊。鄭和七次下西洋,帶去了明朝的霸氣。

明朝的滅亡是在內亂上,天子親自守國門。到最後一刻北京城破,崇禎皇帝還誓死保衛着大明的尊嚴,發出無力的聲明“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清朝:……

清朝就不多說了,康熙平三藩攻佔臺灣,看似威武,可雅克薩一戰,勝而不勝,尼布楚條約,開了喪權辱國的先河,從此與各國洋人一直簽訂下去,大批的銀子嘩嘩外流。

大清畏懼洋人,獻媚洋人的做派,膝蓋打彎,很多人到現在都站不起來。

慈禧留下一句豪言壯語“寧與外番不與家奴”,禍害了一兩百年。

民國: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

民國的前期是四分五裂的軍閥割據,老蔣好容易收拾下來,倭人入侵,時民國的軍力實在難以抵禦,但從第一次淞滬開始,中國軍人就表現出不屈與誓死衛國的精神。

川軍出川,湘軍抗戰等等,從軍官到士兵,那種不畏死的精神,可歌可泣,至今令人緬懷。

出兵緬甸抗戰,十萬青年十萬軍,一寸山河一寸血,在叢林中幾度鏖戰,白骨累累。

惜我無數抗戰英烈之墓,荒草之中無人祭祀。

抗戰十四年,殉國少將以上將領210人,國軍205人(其中達到集團軍總司令級別的就有兩位,張自忠和李家鈺),我黨5人(楊靖宇、左權、彭雪楓、周子昆、趙尚志)注:葉成煥等人只是團級,夠不上將官,高敬亭雖然夠級別,卻不屬於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