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草擋流沙 包蘭鐵路快飛1甲子
2018年6月26日,包蘭鐵路在寧夏中衛市境內穿越沙海。(新華社)
當乘坐包蘭鐵路上的列車穿越騰格裡沙漠,兩岸壁立,一水中流,一條寬寬的綠色林帶隨沙丘連綿起伏,樹林外高低錯落的是一片片麥草方格沙障,各種灌木和草本植物頑強地生長,新的麥草方格向着沙漠深處延伸,訴說着大陸西北治沙的智慧和歷史。
1958年8月,包蘭鐵路全線通車,是大陸第一條沙漠鐵路,在中衛境內6次穿越沙漠。當時的包蘭鐵路沿途沙丘裸露,植被覆蓋率極低,幹沙層厚達10至15公分。曾有國外專家預言:包蘭鐵路「存活」不了30年就會被沙漠淹沒。然而,如今在騰格里高達百公尺的流動沙丘上,這條沙漠鐵路已暢通無阻61載。
偶然發現方格固沙
「麥草方格的出現是個偶然」。沙坡頭中衛工務段高級工程師郜永貴說,在固沙治沙初期,因自然環境異常惡劣,植物固沙行不通,林場嘗試過卵石鋪面、瀝青拌沙、草蓆鋪面等固沙方式,但一場大風過後,都被掩埋殆盡。「治沙這個難題是個世界級難題。」
有一天,職工們正在休息,隨手撿起駝隊灑落下的一捆麥草,便用鐵鍬把這團麥草深深插進沙子裡。大風過後,其他種下的草本植物悉數被黃沙吞噬,唯獨這捆麥草堅強地挺立在沙丘之上。這偶然的舉動竟開創了治沙歷史。
在一次平鋪式沙障試驗中,固沙團隊選用麥草和稻草做材料平鋪在沙上,但風一吹,麥草就吹跑了。林場職工在沙漠中紮了「人定勝天」、「中衛固沙林場」幾個字,之後竟意外發現幾個字當中,方塊形的字沒有被沙子埋沒。經過探索、試驗,治沙人以當地豐富的麥秸爲材料,終於創造出「麥草方格」固沙法,擋住了流沙。
麥草方格固沙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完的事情。用鐵鍬把乾草深扎到沙粒中,組成一個個1公尺見方的正方形十字網格。再把網格中央的沙子分別推到乾草周圍,對麥草方格進行加固。在乾草附近撒上草籽,等下了雨慢慢地就會長出更多沙生植物。
壯麗沙障掃除威脅
如此廣袤的騰格裡沙漠上,想要治好沙,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沙漠條件異常艱苦,尤其在夏天,這裡的溫度足足達到四五十度。林場工人一格一格地扎,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建成包蘭鐵路兩側壯麗的草方格沙障。經過幾代鐵路治沙人20多年的努力,包蘭鐵路已基本擺脫流沙的威脅,流沙上道的情況改善很多。從此,包蘭鐵路不再害怕被風沙淹沒。
小靈通 包蘭鐵路
從包頭至蘭州,全長990公里。1954年10月開工,1958年10月交付營運,經過騰格裡沙漠,全線有140公里在沙漠中穿行,是大陸五十年代在沙漠中築成的鐵路。採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獲1987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包蘭鐵路是華北通往西北的重要幹線,對加速內蒙古、寧夏、甘肅的經濟建設具有重要性。(李鋅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