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主導功利 讓躺平族跳起來
(嘉義市政府提供)
許多人習慣了從功利的維度上去思考和解決問題,這也是一些明白人的無奈,但是隻要多數人有這樣的思維定勢,就不利於從仰望星空中尋找人類認知和創新的起點,更讓人忙碌奔走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之中,而無法從根本上避免問題的發生。
有一年,我在耶魯遇到一位女生,我問,你們考試有人作弊嗎?她說,沒有。我說,爲什麼不作弊?她說不爲什麼。我說,怎麼會不爲什麼呢?她回答我,上帝說做人要誠實。哇,這是個最沒有意義的回答,卻又是個最高明的回答。因爲我在功利維度上問爲什麼,她在倫理維度上回答該不該。
如果我對學生說,考試不能作弊,就一定分析作弊的好處與被抓住的代價,再加上風險與數學期望值。但學生只要順着我的邏輯再跨出一步,一定崩潰了。如果抓不住呢,憑什麼不作弊?這說明在功利維度上解決不了倫理問題,而在倫理維度上則能避免功利問題的發生。如果大家都相信做人要誠實,又何須討論作弊問題,不管它可能有多大的好處,都根本不會發生。
改革開放之初,我寫過一篇〈勞動力自由流動的經濟意義〉,主要觀點是,勞動力自由流動可以讓有管理才能的人不再打掃廁所,而去做管理者,這對他自己和社會的貢獻都大很多。這個觀點在當時有領先性,但只在功利維度上分析,而沒有提升到倫理的維度,沒有將自由作爲人的出發點和終極目標。
若只是實現擇業自由,而沒有思想和靈魂的自由,就無從提升社會創新能力。若沒有財產的自由,就無法實現有效套利、有限資源的合理配置。可見,功利維度的討論即便是正確的,也是低層次、掛一漏萬和無法根本解決問題的。但如果能在倫理維度上強調實現人充分全面的自由,則創新和資源配置問題是無需討論的,因爲它已水到渠成地完成。
最近有學者指出,中國消費嚴重不足,於是有很多文章跟進:消費是實現再生產迴圈,理順經濟結構的關鍵和核心,沒有足夠消費,產品就賣不掉,就沒有就業和再生產迴圈,所以賣掉是硬道理,人間正道是消費。這樣的論證有理,但仍停留在功利維度中,儘管已有了很多人文關懷。
因爲這樣的消費是政府爲經濟增長的給予,而不是對主人權力尊重的償還。既然消費是爲了實現政府的目標,那麼與政府目標相悖的制約因素,房價、醫療、教育和養老負擔都難以減輕,公衆再努力也難以成爲主人,那隻能選擇躺平。不結婚不生娃,產出和需求都越來越少,經濟最終走向死寂。
但如果從倫理上強調大比例和高質量的消費是主人不可讓渡的權力,則無需分析利弊,所有制約消費的變數都應徹底地剔除掉,躺平的人就會一骨碌地跳將起來,主人的希望和意識才是推高供給和需求最根本的動力。否則,等了幾十年的接班無望,權力和尊嚴又長期缺位,主人的光環蛻化成韭菜的綠色,繼續在工具層面上討論經濟增長,此乃「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長流也」。顯然,只有落實和保障主人的地位,才能在不討論消費的地方,實現經濟高效有序的迴圈。
所謂倫理維度,就是確定是非對錯,關係目標的定位。而功利維度着眼權衡利弊,關係成本收益比較。倫理主導功利,在正確目標下降低成本,走向高層次文明;功利主導倫理,則只能是成王敗寇,在歷史的輪迴中沉淪。
所以還是老祖宗說得好,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遵循倫理規則,可以避免了今天面對的絕大多數問題。選擇功利考量,不僅在解決有限、短期小問題的同時,會造成更多長期大問題的隱患,而且會南轅北轍得越來越遠。更麻煩的是,功利維度已經屢屢誤導我們對世界的判斷,世界非常可能與我們漸行漸遠。(作者爲大陸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