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學者:「蓬氏騙局」引起東南亞國家警惕

學者指「蓬氏騙局」引起東南亞國家警惕。圖爲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今年6月18日在推特公佈與中共中央政治委員楊潔篪會談合照。(摘自推特)

廣西民族大學東協學院院長葛紅亮30日在陸媒環球時報撰文指出,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日前開啓本屆政府任內最後一次外訪,「蓬氏騙局」此行所打的牌各式各樣、無所不用其極。先後到訪印度馬爾地夫、斯里蘭卡、印尼,還臨時加訪越南。此次亞洲主題非常明確,威逼利誘這些國家在政策上對抗中國,以及希望能在亞洲組建起反華色彩濃厚的「小北約」。

文章指出,東協國家與美國對華認知的差異,及東協成員國之間對華對美認知的差異性分歧,在相當大的意義上決定了蓬佩奧反華遊說政策失敗的命運

葛紅亮表示,與美國眼中的「修正主義國家」和戰略競爭者不同,東協國家雖然對中國在地區經濟的崛起與影響力的增強感受得最爲真實、直接,也深受歷史文化因素現實中的不對稱發展關係的影響,但這些國家在地區事務中對華持有的開放、接納態度至今沒有改變。

文章認爲,非但如此,隨着中國在地區事務治理方面扮演着越來越積極的角色,東協國家開始不斷強調中國在地區事務中的擔當及在安全領域「擁抱」中國。

東協成員國向來在對美對華政策層面存在顯著差異,與部分國家基於對華擔憂的心態將美國力量拖在地區事務中不同,更多的東協國家則更願意傾向於保持中美在地區事務中影響力處於動態性平衡狀態

文章稱,因而,與美國川普政府地區政策的不確定相比,東協國家更傾向於對華髮展具有確定性穩定性對話合作關係;同時,在東協國家看來,與其參與到美國的對華對抗政策中,不如務實地與中國加強政治對話,升級經貿合作與拓展人文交流

葛紅亮分析,誠然,在美國的威逼利誘之下,東協國家的「選邊站」壓力越來越大。但面對這一壓力,東協國家的態度總體包括:

第一,東協國家不會在中美競爭中「選邊站」,不想捲入中美之間的戰略角逐。

第二,東協國家依舊希望同時與中美兩國保持着友好與合作關係,並在地區事務中保持開放性及確保中美等大國在地區事務中動態性的平衡關係。

第三,中美兩國關係是當前一組非常重要的關係,兩國應該加強溝通與對話,增強風險管控意識能力,處理好彼此的關係及在全球性問題解決過程中共同努力。

雖然這三方面對東協成員國各有不同意味,但總體上,它們的態度存有高度一致性。另外,也不得不說的是,東協國家不僅沒有聽信蓬佩奧的反華遊說,反而堅定維護自身在地區事務中「中心性」地位的決心更勝以往。由此來看,蓬佩奧此行「興風作浪」,在東南亞刮不起風,也起不了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