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RCEP兩種溫度 陸對日韓、澳態度迥異目標卻相同

日本首相菅義偉(右)接見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左)。(中新社資料照片)

在加入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11月下旬訪問日本、韓國,3國朝經濟一體化又邁進一步,但同時對一樣也是RCEP會員國澳洲卻不假辭色,同個協定圈內卻出現2種溫度目標可能相同,都是針對美國。因爲對日韓深化了共同利益,對澳洲展示得罪北京的下場,都會讓各國在中美對抗格局下更加謹慎考慮倒向美國的利弊

儘管王毅訪日輿論焦點集中在釣魚臺主權爭議,但事實上全球第2、3大經濟體還是達成多項共識,包括恢復商務人士通行、明年舉行部長級經濟對話,日本民間也打鐵趁熱在前天(2日)舉行日中CEO峰會,甚至對中偏鷹派立場的日本防衛相、前首相安倍晉三胞弟岸信夫也稱將加快開設與北京間的防務熱線,顯示雙方合作可能不限於經濟層面。

今年接任日本駐中國大使垂秀夫的發言也耐人尋味。垂秀夫師承日本國際關係現實主義大師高阪正堯,相信權力和利益纔是國際政治本質,而非價值觀或正義,他在兩岸都曾駐節,也被認爲與情治系統淵源深厚。垂秀夫公開表示,日本對華政策首要考慮的不應該是美國利益,而是日本利益。

北京和首爾進展更多,中韓達成10項共識,包括決定成立中韓關係未來發展委員會,啓動外交、高級戰略、海洋事務、文化交流等多項對話,加速雙方自由貿易區協議談判。本週四(3日)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署在無預警開放韓國遊戲《魔靈召喚:天空之役》,雖不能完全說是全面解除「限韓令」,但也是善意的信號。

中韓原本因2017年美軍在韓部屬薩德(THAAD,終端高空防禦飛彈)系統而交惡,但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一再威脅韓國不負擔軍費就撤離美軍、對韓國鋼鐵製品加徵關稅等,都讓原本就對中國較有好感的文在寅政權更向北京傾斜。

相較之下,中國對澳洲的臉孔冷峻到近乎嚴酷。中國是澳洲最大貿易伙伴、出口目的地、進口來源,澳洲享有約440億美元貿易順差,但澳洲率先禁用華爲5G,並積極響應川普對中國各種論點,包括咬定新冠病毒來源是中國、追究中國對疫情責任。在澳洲難以承受開始服軟,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改強調不會在中美間選邊站後,仍不肯放鬆。

這種溫差不免讓人想到20世紀初美國總統老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 Jr.)的外交名言,「溫言在口,大棒在手,故能致遠(Speak softly and carry a big stick, you will go far)」,也就是俗稱「胡蘿蔔(獎勵)+大棒(懲罰)」的兩手策略

除了表面手段,時機選擇也相當巧妙。北京可能已經斷定拜登(Joe Biden)上任後,中美關係就算緩和,長期對抗格局依然不變,而拜登是傳統建制派,不會像川普爲了利益連盟友都毫無忌憚出手攻擊,而川普至今仍未鬆口敗選、美國政府近期纔開始交接的混亂期,也更便於中國用兩手策略來對待美國在西、南太平洋傳統盟友,用經濟利益將日、韓往己方拉攏,拿澳洲示範想賺中國錢又要打中國的後果,都有利於突破美國試圖建構的中國包圍網

運作這些策略同時也可見北京謹慎。若拜登真能有爲,恢復美國在盟邦間被川普破壞得差不多的威信,由於不是直接對美國出手,雙方還有緩衝空間;若拜登受制於共和黨掌控的參議院,或不得不考慮川普還有7400萬票支持,自然更不用擔心美國的傳統盟友們會無保留站隊到美方。本週由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Twitter嘲諷澳軍在阿富汗濫殺平民,也可見機巧,既非外交部長也非官方正式管道的攻擊,在事有轉圜餘地時就可以個人行爲一句帶過。

中美對弈,北京這幾手棋有多少效果很難說,日本在與中國合作同時也在拉攏印度、澳洲並結合美國形成印太同盟,歐盟骨幹德國在拜登上臺後也有意識再將外交天秤由略傾向中國拉回中間,兩手策略並不是只有中國會。拜登政權該如何應對,以及是否可以擺脫國內政治困局限制來應對,也都值得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