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中如何預防腹瀉?

醫學指導:中山一院胃腸外科 馬晉平主任醫師

醫療專長:擅長胃腸胰腺外科臨牀常見的腹腔鏡胃癌根治術、胃腸間質瘤切除術、各部位結腸癌、直腸癌腹腔鏡根治術、腸癌保功能根治術;擅長胰腺良性和惡性疾病的外科治療;擅長減重代謝手術;擅長胰十二指腸切除等手術、食管中下段癌根治、十二指腸良惡性腫瘤的外科治療;熟悉腹股溝疝和切口疝的各種外科治療;對肛腸常見疾病,如各型痔瘡有豐富的臨牀經驗。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中秋節遇上國慶黃金週,不少小夥伴很早就規劃好旅遊線路,萬事俱備只等放假!一放假就向四面八方出發,踏上祖國萬里好河山!但假期過半,一些外出旅遊的朋友,卻遭遇了“出師未捷先拉稀,身體一下被掏空”的意外狀況。很多朋友覺得自己並沒吃什麼不乾淨的食物,爲什麼會拉肚子?其實,在醫學上,這種情況有一個專業術語——“旅行者腹瀉”。

旅行者腹瀉發生率並不低

WHO(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顯示,旅途中遭遇腹瀉,5% 需住院治療,30% 需臥牀休息,40% 因此改變或中止旅行計劃,讓你無法隨心所欲地享受特色美食,拖慢旅遊進度,影響出遊心情。

下圖是1996-2008年工業化國家的遊客到訪世界不同區域的最初兩週發生旅行者腹瀉的比例:

原因一:飲食不潔

主要是由於吃了不潔食物,食物中有細菌繁殖留下的毒素導致腹瀉,主要貢獻常常是旅遊景區的小攤小販,他們常常將美味誘人的食物做好擺出了以吸引遊客,但遊客散去後又總有些賣不完的食物,於是又加工一遍第二天接着賣。

其實吃不乾淨的食物導致腹瀉主要原因不是細菌本身而是其生長後留下的細菌毒素。雖然不新鮮食物被重新油炸或蒸煮一遍確實細菌都被殺死了,但細菌在食物中繁殖後的毒素卻無法去除,因此吃下去之後仍會腹瀉,甚至是食物中毒。

以葡萄球菌爲例:葡萄球菌產生的腸毒素耐熱性強,煮沸數小時可不被破壞,仍保持毒性,是食物中毒最常見的原因之一。

原因二:腸道菌羣遇到了新挑戰

當地人吃的津津有味,我們旅遊者一吃卻腹瀉不止,食物明明沒有過期變質,這是怎麼回事呢?可能是我們的腸道菌接觸到當地的新細菌,有點不適應。

人們從一個地方到了另外一個地方,呼吸到的空氣和攝入的食物都會改變腸道菌羣的比例以及構成。而這樣的改變,使得原來的胃腸道共生菌一時還不適應新來的“小夥伴”,發生菌羣紊亂。

首先,出現變化時,體內的正常菌羣與平時機體共生的致病菌,立即變友爲敵,使人致病。其次,平時幫助機體、促進食物消化吸收的細菌也因受到抑制而減少。以上的變化,簡單來說就是腸道菌羣失調,也是人們所說的“水土不服”,表現包括食慾不振、上吐下瀉、皮膚瘙癢等。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何應對

如一天腹瀉不超過3次,沒有明顯不適,不影響旅行,可以選擇順其自然,不必理睬,拉完繼續上路。或者使用一些對症處理的藥物既可以,例如水楊酸亞鉍或抗動力藥物洛哌丁胺常常有效。

如果腹瀉次數較多,嬰幼兒、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應口服糖鹽溶液來預防脫水。

如涉及噁心甚至嘔吐,發熱(37℃以上)並伴有不適、疲乏、衰弱,應立即到當地醫院治療。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何預防

1、不隨意吃喝:細菌既不可能看到也不可能嚐出,即使那些被污染的食品也可能仍然色香味俱全。應少吃路邊攤,不貪圖便宜,儘量選乾淨衛生的餐廳用餐,不要喝溪水、泉水等號稱可直接飲用的水。

2、不吃生食:不吃未煮熟的肉類或者生冷涼拌食物,因爲這些食物有可能被細菌或寄生蟲污染,煮熟煮透是最穩妥的選擇。總之,病從口入,應避免貪圖一時的味覺享受而影響了整個旅程。

歡迎在文章右下角評論或留言!

旅途中如何預防腹瀉?------蘭世亭醫學健康科普第3217帖

馬醫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