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經之聲-疫情過後綠色復甦:Taiwan Can Help More

政務委員張景森日前指示國內循環經濟發展成立臺塑、中鋼與中華紙漿專案計劃研擬工業廢棄物再利用去化解決方案,立意良好也欣然樂見零廢棄物時代來臨,然而循環經濟強調的是市場加值,從經濟角度而言,廢棄物製成再生料,如果沒有足夠的市場需求,更可能衍生後續市場接受問題臺灣製造能力佳,舉世聞名,能否再一次透過循環經濟發展,在國際間發揮經濟競爭力,考驗着我們的智慧!

我國在全球疫情嚴峻考驗下,成功守住公共衛生防疫戰線,並將防護式醫療資源捐獻予有需要幫助的國家,彰顯「Taiwan Can Help!」的絕佳防疫能力與國際地位。然而,在疫情趨緩之際,政府與企業面臨鎖國政策、經濟停擺與失業率上升等問題,代表着真正的挑戰才正要開始!全球知名的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表示,如何藉由這新冠肺炎疫情的經驗與教訓,作爲未來面對氣候危機的規劃與行動,將會是決戰未來10年各國因應氣候變遷的關鍵。

循環經濟強調的是,如何透過永續的生產與消費,創造環境與經濟雙贏。在疫情下,原訂今年舉行第26屆聯合國氣候高峰會(UN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COP 26)雖延期明年舉辦,惟專家期望各國在應對防疫措施上應告別過往的石化燃料產業,力求遵守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實現全球升溫不超過2°C之目標,並建議善加利用經濟復甦之際,進行結構性調整、強化投資相關氣候基礎建設,藉以掌握環境與經濟兼顧雙贏局面,且各國亦承諾於2020年提交更嚴格的氣候計劃。

因此,循環經濟強調的不僅是廢棄物,更是所有產業必須同時面對的能源、資源,與水的管理,透過商業模式的調整,讓市場的生產活動更綠。所以我們看到,歐洲境內14個經濟事務、環境氣候與永續發展相關部會的部長,共同於4月9日連署呼籲歐盟執委會應將「綠色新政」(the Green Deal)作爲振興歐洲經濟的復甦核心,內容強調環境污染與全球暖化問題的解決。世人應正視與警惕氣候與生態危機所造成的影響,減緩氣候變遷與生態多樣性所導致的風險、捨棄化石燃料帶來的短期經濟利益,進而堅守歐盟2030年訂定的減排目標,即相較於1990年降低40%的溫室氣體排放,並鼓勵「歐洲綠色新政投資計劃」(European Green Deal Investment Plan)針對再生能源、循環經濟、建築節能與翻修、永續交通、與環境相容的食品體系、回覆生態多樣性以及零污染環境,進行擴大綠色投資比重;同時建議歐盟應實施及強化相關碳排交易工具、落實相關環境政策與調修法規命令,藉以爲綠色經濟與公平轉型康莊大道鋪路

對此,於5月9日正值舒曼宣言(Schuman Declaration)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的70週年,歐盟議會議長、及歐盟理事會主席及歐盟執委會主席共同發表言論,新冠肺炎的疫情使整個歐洲有超過100,000的人民死於冠狀病毒,並同時影響數以億計的日常生活與經濟生計;在這場疫情危機當中歐洲學學習吸取教訓:應立即對「氣候變遷」採取必要行動!以「綠色新政」作爲經濟復甦的基石,堅守永續發展的價值觀、團結歐洲共同體,使我們能再次擺脫危機,並比過往來得更強大!在歐盟爲了支持低耗能與脫碳產業,挹注歐盟成員國的綠色項目超過14億歐元,加強目前碳泄漏工具,並確保相關綠色產業在市場內保持具有競爭力之價格;成立氫能源聯盟與低碳產業聯盟,加速產業脫碳與投入綠色轉型;提供綠色公共採購之相關法遵指南;投入永續發展相關之創新技術、投資活動與研發運用。

相對歐盟展現綠色轉型與永續發展的政策高度與行動決心,我國發展循環經濟絕對有好的基礎,包括華爾街日報稱讚我國是處理廢棄物的天才,以及全球極佳的綠色製造力。臺灣能夠交出漂亮的防疫成績單,惟如何吸取氣候變遷下的教訓以及接軌國際經濟復甦趨勢,我國相關主管機關僅聚焦於產業與個人紓困振興措施、防疫期間口罩、環境消毒參考指引或防疫廢棄物丟棄限制等,卻看不到相關綠色轉型之積極性作爲與高層次政策,令人惋惜!

根據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史丹佛大學共同提出的研究成果,氣候變遷造成不僅是對全球人民健康產生重大的影響,更會對經濟成長造成難以回覆的傷害,當平均每升溫攝氏1°C,經濟成長就會減少1個百分點,且在本世紀末以前,暖化造成的天氣嚴峻、乾旱、森林大火及海平面上升等問題,將會使全球人均所得減少23%。若我們再不改變目前經濟活動的碳排放模式,未來將有超過一億的人口,將因氣候變遷陷入極端貧困之中。經濟成長與氣候保護二者並非概念上相對立的衝突,若能趁此次經濟復甦之際,相關各部會之政策得納入氣候行動之核心與措施,把握氣候保護作爲促進經濟成長的機會,才能讓我國成爲次於歐盟而躍進亞洲綠色轉型之成功代表,Taiwan Can Help More!

溫麗琪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陳鹹蓁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法律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