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經濟內需不足恐惡性循環 專家提3「併發症」須關注
需求不足,仍是當前大陸經濟面臨的較大挑戰。(摘自新華社)
需求不足,仍是當前大陸經濟面臨的較大挑戰。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張斌呼籲,政策力度一定要大於市場預期,才能改變市場預期,打破負向循環。
澎湃新聞報導,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宏觀政策季度報告(2024年二季度)發佈會22日舉行。
張斌在會上指出,在較好的外需環境下,上半年經濟有一些亮點,表現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0%(特別是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8.7%),同時,出口在持續向上攀升(以美元計,上半年出口增速達增長3.6%),此外,居民消費意願有所提升(第二季居民消費傾向升至65.6%,較去年同期提升0.8個百分點)。
但張斌也直言,當前仍面臨一些問題,特別是聚焦第二季,需求不足是較大的挑戰,物價仍處在偏低的水準,第二季經濟增長動力比第一季有一定的減弱,「減弱主要來自需求不足。」
張斌認爲,分部門看,對內需的最主要拖累還是自於政府廣義支出增長速度進一步放緩,背後原因主要是地方政府收入下降,包括稅收收入、賣地收入、融資收入等。
「處在需求不足的環境中,有很多併發症是值得關注的。」張斌表示,其一,地方政府綜合財力下降,但地方支出又維持一定剛性,於是就得尋找新的收入來源,包括非稅收入佔比大幅提高、政府對一些企業欠帳明顯等,這些使得營商環境面臨更大壓力。
其二,勞動力市場中弱勢羣體承擔壓力,面臨減薪、失去工作等情況;其三,一些新企業、小企業由於抵禦風險能力偏弱,往往最先被淘汰,但這些企業未必是生產效率最低的,有些可能是「未來之星」。
談及下階段的經濟風險,張斌認爲,需求不足仍是最大、最凸出的挑戰,進而資產價格會進一步承壓,中小金融機構會面臨生存壓力,此外,還存在房地產企業與融資平臺償債壓力大,貿易摩擦加劇等風險。
至於如何走出需求不足?張斌建議,廣義財政政策應該更加積極一些,特別是今年要盡一切可能完成年初制定的政府支出目標,由於稅收收入、地方政府賣地收入下降,完成年初目標面臨很大困難,因此,下半年需要額外新增發債才能實現目標。另外,貨幣政策方面,也一直提倡降低政策利率,保持匯率彈性。
張斌強調,需求不足是負向的螺旋式下降循環,「要打破這種局面,很重要的是,政策力度一定要大於市場預期,才能改變市場預期。我們需要有一些更大力度的政策、超出市場預期的政策才能走出負向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