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兩會持續釋出正面訊號
在全球局勢不明的背景下,中國全國兩會持續釋出正面訊息。政府工作報告中,將2022年的GDP增速目標設定在5.5%左右的偏高水準,是市場預估的上緣,表示2022年將會進行財政和貨幣同步的寬鬆刺激。
中國官方2022年將財政赤字率訂在2.8%,雖表面看來降低,但如果計入結轉結餘資金和其他預算後,2022年赤字率應較2021年提高,表示2022年加大投入,除一般公共預算以外,還需加入2022年計劃發行的人民幣3.65兆元地方政府專項債。整體而言,市場預期2022年廣義的赤字率將至7%~8%,比上年大幅提高,也顯示2022年財政發力的程度。
貨幣政策的敘述維持穩健和靈活適度,並保持流動性的合理充裕,擴大新增貸款規模,貨幣供應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將與名義經濟增速匹配。
在延續之前支持民營企業的政策下,相信2022年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和實際融資成本將持續下降,預期中國人民銀行會多次降準,並配合不同的貨幣工具,維持流動性的寬鬆。預期2022年第二季信貸增速將開始反彈,整體槓桿率將提高2%,相對2021年整體市場槓桿率的負增長,將有明顯轉向。
新能源政策方面,2021年在強監管的背景下,多數行業如網路、教育、博奕等都受到打擊,投資資源大幅傾倒向政策支持的產業,如新能源車和太陽能,以表現持續碳中和/碳達峰的政策方向。
然而不論中國或全球的電力來源,都不可能在一、兩年完全轉向,過度激進的走向會出現實務上的問題,如同2021年9月大陸出現「能耗雙控」後,缺電和限產的結果,反而造成經濟發展的壓力。2022年大陸政府更爲務實的進行減碳政策,也沒有設定能耗控制的年度目標,轉爲「十四五」期間用漸進的過程減少傳統能源使用,並持續投入新能源(光、風)和電網投資。
回顧過去幾次中國經濟面對下行的時期,如2014~2015年,2018~2019年,中國政府都會針對穩定經濟增長,而推出刺激方案。如2018年面對中美貿易戰的壓力,內部更有行業監管的壓力,在年底開始政策風向轉變,從偏緊轉向放鬆。
然而,每一次政策轉向的當下,因施行節奏和力度的不同,一開始都會受到市場和投資人的質疑,對政策是否偏鬆有所疑慮。從過去幾次的政策循環觀察,都需持續一段時間,從風向訊號的轉變,到實際政策出臺,再到經濟數據明確好轉,投資信心纔會開始完全回覆。
目前國際局勢不明,以及油價是否會持續上漲,進而推升通膨和打擊消費信心,都是投資人觀望的原因,然而在保守的氣氛下,我們還是要理性的觀察,中國從2021年到2022年的轉變,尤其2021年遭打壓的網路行業,從2021年底的官方媒體已釋出較正面的看法,以及2022年一再提及的數位經濟,都表明最差的時間已經過去。
短期而言,投資人可觀察3月份即將公佈的財報和公司說法,看龍頭公司對2022年的展望是否轉向正面,雖然短期供應鏈短缺和原物料上漲的壓力,仍然持續,但在2021年的基期效應下,預期進入第二季將逐步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