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成交量能放大 逢低佈局信號浮現
最近一連串的監管手段包括:加強互聯網大型平臺反壟斷、對教育培訓行業嚴格整頓、企業海外上市數據審查加強監管、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等,相關類股也都飽受壓抑。
官方對於互聯網大型平臺加強監管背後的原因不難理解,畢竟這些巨頭歷經過去幾年的高速成長,影響市場的力量愈來愈大,商家進駐這些互聯網平臺的成本愈來愈高;業者還利用所收集的用戶大數據,對老客戶訂出不公平的價格策略,確實已經形成壟斷問題。
監管目的在於終止這些不公平競爭,這些政策跟全球趨勢一致。所以說互聯網行業靠大資本壟斷爲王的時代已經過去,業者再來必須朝向服務升級,努力提升服務品質。管理成本將會增加,新用戶增長跟變現的潛力也將受到壓抑。但長遠看這對整體行業是好事,未來能夠不靠資本壟斷、而是靠品質取勝的企業,纔是真正的贏家。
事實上,干擾盤面的因素也不光是監管,還包括中國出口疲軟、原物料大漲壓抑下游需求、暴雨洪災、疫情擴散、中央對房地產及地方債務的嚴格監管等,這些都可能影響內需消費;且市場仍然預期美國聯準會貨幣政策會逐步收緊,估計股市未來仍將維持震盪波動的格局。
但震盪盤也會有結構性機會,投資人現在情緒多半偏悲觀,接下來,就看政策發力的預期。監管雖然衝擊部分行業,但牽涉到有利經濟高質量發展、且具戰略性意義的領域,例如資訊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科技製造、人工智慧、量子資訊、積體電路、航空等,則會被視爲政策開綠燈大力支持的行業,值得投資佈局。
雖然市場情緒還是偏浮動,對負面消息的反應,往往大過於正面消息的激勵,但因陸股估值已經有明顯修正,目前估值處於歷史低位,要再大幅往下的空間有限。
且陸股成交量還是很大,從7月21日到9月3日,滬深兩市成交額已經連續30幾個交易日突破人民幣兆元。這代表的是資金量能充沛,股票市場足夠活絡,推高成交量和成交額。
估計這些資金有部分是從炒房流入,因爲政策強調「房住不炒」,目前各大城市均對房屋貸款做出限制,原本計劃投資房地產的資金,需要另外尋找具回報空間的資產,所以往股市裡面估值較低的板塊前進。
另外,2021年底是資產新規過渡期的最後時間點,銀行保本型理財商品必須退出市場,這些資金釋放出來後也可能投入股市。
但指數表現卻不慍不火,沒有見到集體大漲,顯示鉅額交易量的背後是機構法人在調倉、以及投資風格的轉換,市場資金轉向估值較低的藍籌股,估計類股輪動將持續。
雖然不少人擔心外資撤離中國股市,但事實上,這段時間外資並沒有明顯減持A股,從8月以來北上資金仍是淨流入,預期未來一段時間成交量也將維持在高位。
儘管波動度難免也會跟着放大,但至少活絡的資金量能會對市場形成正向推動,可視爲逢低佈局的信號。